溪黄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陈皮当归没情调七夕中药情话齁甜
TUhjnbcbe - 2023/6/2 22:04:00
盖博士盖百霖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8637.html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七夕

在这个表达爱的日子里

让我们尽情沉浸在悠美传说的遐想中

一起品味中医药文化里的浪漫

爱如陈皮,愈久愈珍。

陈皮

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注意]陈皮苦燥性温,易伤津助热,舌赤少津,内有实热,阴虚燥咳,及咳血、吐血者慎用。

[效用]陈皮辛散苦降性温,芳香醒脾,长于理气健脾,调中快膈,降逆止呕,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陈皮能行能降,燥湿化痰,为治痰之要药。对于寒痰、湿痰咳嗽,用之最宜。

此外,取本品理气健脾,燥湿和中之功,常与补虚药同用,可使之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更好发挥补益作用。

豆蔻白芷薏苡仁,你是我的意中人。

豆蔻

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效用]豆蔻辛温芳香之性能运湿浊、健脾胃而行气化湿,常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证及脾胃气滞诸证。豆蔻辛温,入肺脾二经,善除上、中焦湿浊,可用于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其芳香醒脾,开胃消食,又可温中止呕,常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气逆呕吐,食积不消等症。

白芷

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归经]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

[注意]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效用]白芷辛散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常用治风寒感冒,因其以止痛、通鼻窍见长,故尤宜于外感风寒之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对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若脓成难溃者,常与益气补血药同用,共奏托毒排脓之功。

白芷辛温香燥,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常用治寒湿下注,白带过多者,若湿热下注,带下黄赤者,宜与清热利湿、燥湿药同用。

此外,白芷辛散祛风湿而达止痒之功,故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薏苡仁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注意]孕妇慎用。

[效用]薏苡仁淡渗利湿,甘以益脾,健脾利湿为其所长。对于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主入脾胃经,既能渗除脾湿,又可补益脾土止泻,为清补淡渗佳品,故用治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脚气浮肿,小便不利,食少泄泻等症。薏苡仁善于祛除肌肉筋骨之湿邪,能渗湿除痹,缓和挛急。故风湿久痹,筋脉挛急者可用之。

熟地川芎,青皮约百合,爱至白头翁。

熟地

熟地黄,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注意]性质滋腻,易妨碍消化,故脾胃虚弱、中满便溏、气滞痰多者慎用。

[效用]熟地黄甘微温,入肝肾经,质地柔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熟地黄长于“生精血”,为补血要药,可用治血虚诸证,症见面色萎黄,心悸怔忡,眩晕,耳鸣等。熟地黄入肾,质润滋腻,有极好的滋补肾阴之效,常用于肾阴不足之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故尚可用治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川芎

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注意]本品辛香升散,头痛属阴虚阳亢者慎用;多汗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效用]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行气,有“血中气药”(《本草汇言》)之称。既活血祛瘀通脉,善治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又行气开郁止痛,为肝郁气滞之胸胁刺痛所多用。川芎善于“下调经水”(《本草汇言》)、活血调经,尤为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证之要药;亦治癥瘕腹痛,具有活血祛瘀、消癥散结之功。川芎还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为跌打损伤、瘀滞作痛所常用。

川芎味辛升散,能“上行头目”(《本草汇言》),功能袪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故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无论风、寒、湿、热、瘀、虚所致头痛,皆可随证配伍选用。

川芎辛散祛风、活血散瘀,能“旁通络脉”,还可用治风湿痹痛、肢体关节疼痛。

青皮

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能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注意]青皮性烈破气,气虚者慎用。孕妇慎用。

[效用]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行,其性峻烈,为肝胆二经气分之药,而有疏肝胆,破气滞,散结止痛之效,尤宜于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肿痛等。

青皮辛行苦降温通,有消积化滞、和降胃气、行气止痛之功。常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暧气吞酸等。青皮气味峻烈,苦泄力大,辛散温通力强,能破气散结,常与破血消癥药同用,治疗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久疟痞块等。

百合

秋季采挖,洗净,剥取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注意]脾虚便溏及风寒咳嗽者不宜用。

[效用]百合甘寒,归肺经,善清肺润燥而又能止咳,《本草纲目拾遗》谓其“清痰火,补虚损”,适用于肺热伤阴,干咳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以及劳嗽咯血,干咳无痰,潮热盗汗等。亦可用于痰热壅肺,热灼津伤,肺失清肃,咳嗽气喘,痰中带血等。

百合入心经,又能养心阴,清心热而安心神,《本草衍义》云:“治伤寒坏后百合病”。故可用于治热病伤阴,气津不足,虚烦惊悸,心烦口渴,失眠多梦,甚则神志恍惚,沉默寡言之证;亦可用于百合病邪郁日久,心烦口渴,小便赤涩者。

你是我受伤时的三七,失意时的远志,

烦闷时的栀子,迷茫时的苏合香。

三七

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注意]孕妇慎用。

[效用]三七苦泄温通,入肝经血分,善止血妄行,又能活血散瘀,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无不奏效。故可广泛适用于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外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全身各部的出血证。因其善“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本草求真》),对瘀阻络损之体内外出血最宜,单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故有“止血之神药”(《本草新编》)称谓。

三七善化瘀血,以通为治,能促进血液运行,使血脉通利,瘀血消散,而达消肿定痛之效,尤以止痛称著,为治瘀血诸痛之佳品,外伤科之要药。凡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或胸腹刺痛,内服外敷,奏效尤捷。对于疮疡初起肿痛者,用之可使肿消痛止。

远志

别名小草、细草、小鸡腿、细叶远志、线茶

[性味归经]性味苦、辛、温。归经归心、肾、肺经。

[效用]安神益智,解郁。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

①祛痰作用

远志含植物皂甙,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有祛痰作用。

②溶血作用

远志和桔梗相似,含有皂甙,亦有溶解红细胞的作用。

栀子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注意]苦寒伤胃,阴血亏虚,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效用]栀子苦寒清降,《医林纂要》载其:“泻心火,安心神”,有清心泻火除烦之功,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故可用于热病邪热客心,胸中烦闷,烦热不眠。苦寒之性又善清泻三焦火热,有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故又可用于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三焦俱热者。

栀子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清利三焦湿热,既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疸,又能清膀胱湿热而利小便,故可用于肝胆湿热郁蒸所致的黄疸、发热、小便短赤,以及热结膀胱所致的血淋,小便淋漓涩痛。栀子苦寒,主降泄,又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可用于血热吐细,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用有清热消肿止痛之功,故可用于扭挫伤痛。

焦栀子性寒,入血分,能清热凉血止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细血、尿血、崩漏。

苏合香

苏合香树的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用于中风痰厥,猝然昏倒,胸痹心痛,胸腹冷痛,惊痫。

[效用]苏合香辛香气烈,有开窍醒神功效,功似麝香而力稍逊,且长于温通、辟秽,故为治寒闭神昏之要药。主要用于寒邪、痰浊内闭所致的闭证神昏。

苏合香其性温通走窜,具有辟秽化浊,行气开郁,祛寒止痛之效,适用于痰湿秽浊,寒凝气血瘀滞所致的胸痹心痛,胸腹满闷冷痛等病证。

惊鸿一瞥,像是附子,

遇到干姜,相得益彰;

回首观望,黄连看到生地黄,

从此心肾有了彼此的滋养。

附子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效用]附子大辛大热,纯阳燥烈,能峻补元阳,驱做阴寒,速回散失之元阳于须叟,力挑质脱之危候于俄倾,素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为治元阳虚脱,肤冷脉微之要药。

附子辛热,其性善走,能通行十二经,温一身之阳气,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下补肾阳以益火,外达皮毛除表寒。“凡三焦经络、请脏请,果存真寒,无不可治”(《本草正义》)。凡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院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用之莫不相宜附子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通经脉,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

干姜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注意]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孕妇慎用。

[效用]干姜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适用于外寒内侵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

干姜辛热,入心、脾、肾经,有温阳守中、回阳通脉的功效。可用于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古人谓之“附子无姜不热”,故每与附子同用。干姜辛热,入肺经,善能温肺散寒化饮,适用于寒饮喘咳、形寒畏冷、痰多清稀之证。

黄连

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注意]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禁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效用]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长于清中焦湿热,故用于湿热中阻,气机不畅,院腹痞满,恶心呕吐吞酸。

黄连入心经,功能泻火解毒,尤善清心经实火,可用治热病,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及热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细血。黄连入胃经,善清胃火,可用治胃火牙痛,消谷善饥。入肝经,兼清肝火,可用于肝郁化火,横逆犯胃所致的呕吐吞酸。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疗疔毒,常用于热毒炽盛,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外用可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皮当归没情调七夕中药情话齁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