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肃天水钟文
我在郑宋附中上学时,宋登贵老师代小学课程,当时觉得他已经是个中年了,其实只有三十岁。他是为数不多的公办教师,言语不多,但非常严厉,教训那个班上最好的学生宋亚利的场景我今天还历历在目。一般老师对学习好的学生多宽容,宋老师一丁点都不宽容,宋亚利是他的邻居,老师出于严师出高徒吧。初中三年,我跟宋登贵老师没有说上一句话,我想他不认识我,后来知道,我是知道我的。
年7月——年7月,宋老师来到我们小学任教,这是艰苦的三年。一座海拔两千二百米的高山,秋天多雨,烟雾蒙蒙,有狼出没。冬天的积雪三个月不化,风如刀割。宋老师就成了有工资的住校生,自己生火做饭,青灯做伴。有时候教书的次要的,学生的健康成了头等大事。一个学生突发疾病,他陪家长连夜赶往卫生院,直到转危为安。多年后,宋老师提起这件事还心有余悸,说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我这个当老师的给家长如何交代。
年,在一个小聚集上,宋老师与我促膝长谈,我才知道他的艰辛,的卡中山服、的纶白衬衣、大头皮鞋的光鲜和风采是极其表面的。
宋老师说,他年5月出生,虽然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但他的童年时代却经历了人生最艰难的时期,那就是我们国家“三年”自然灾难,也有人为的因素“大跃进大闹钢铁,大锅饭,砸锅卖铁。当时家家户户没有烟火,后又挖成粮。那时他家里有九口人,爷爷,伯伯,父母,兄弟姐妹5人。小时候听过红*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生活十分艰苦。从年到年,特别是年,他爷爷、伯伯被饿死,没有一粒粮食,吃榆树皮、板角、玛瑙籽、象籽颗,还有玉米棒、玉米杆,春天挖所有能吃的野菜。这些东西他都吃过,什么味道的都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比起旧社会,他是幸运的,跟现在比他是不幸的。在那个年代所有人都是这样子,“不知*连苦,哪知蜂蜜甜”。“经历了那段苦难的日子,对我本人是有好处的,首先是不怕吃苦,遇到逆境如何生活。”
由于环境所限,宋老师十一岁才上小学。
年12月应征入伍,在沈阳某部担任雷达兵。由于身材瘦小,在体检时体重不够。在部队里他是年龄最小的,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却得到了非常重要的锻炼,第一年就评为五好战士,授嘉奖一次。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亲如兄弟。这段岁月也是非常快乐的,是人生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年2月从部队复原,开始了生产队的劳动锻炼。这一年是他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光,也是他人生中的转折点。
9月,宋登贵得到了上天水二师的机会,工农兵学员。两年里时间里上课学习的时间少,劳动的时间多,劳动之余,就搞“批林”“批孔”的运动。
工作后先在西口、关子搞“路线教育”,两年时间,积累了一些人生经验,对于日后的教师生涯起了十分重要的铺垫作用。听众组织安排,去秦岭中心小学和中峪小学任教,距家三十里,风雨兼程,因为年轻,没有觉得有多苦,一心扑在教学上。领导和学生家长赞许的目光给了他百倍的精神力量,宋老师决心要让他的学生不再重复他的命运。
然而,耕地到户,他不得不回到家乡,周末一天的休息时间对于农民家庭是弥足珍贵的。
年7月他调回郑宋队中任教。这是一所大学样,教师多,学校条件相对较好,小学课程基本是跟班制,一名教师代一个班的语文、数学,还当班主任。学生没有课桌,都是土墩泥板,拥在一间教室里。在这段时间他起早贪黑,认真学习教材,兢兢业业,搞好教学,在历年的学区统考中学生成绩优良,多次受到学区奖励并获得优秀辅导员称号。
八年后,他来到一个叫文家庄的自然村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有三十多人,在一个教室里,老师也只有他一个人,校长、教师一肩挑,担子重,压力大。学校没有围墙,学校的设施多次被盗。学区对这样的村学调不动教师,自己只好坚守,全力抓教学,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改变学生不爱学习的习气。
宋老师的言语里满是深情。
年7月再次回到文家庄村学,又是三年河水叮咚响,又是三年苦教。
四十年的教师生涯,除了在郑宋小学,都是在小学校苦苦支撑,而他无怨无悔。
“我本人性格直来直去,遇事转不过弯是一大弱点,但对人和事忠厚老实,认认真真干事,尽力而为,生活平淡。人常说好人一生平安,其实好人一生也多磨难,天灾人祸,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是任何人不可避免的,任何人也说不清道不明。”
不像是老师对学生谈话,是兄弟二人的交心。
“现在我生活很幸福,感谢*和*府!感谢新时代!从农民到*人,从*人到教师,我是幸福的。跟我一起长大的同龄人,我是人民教师啊,教书育人,天底下最好的职业,还有啥不满足的呢?”
是啊,今天那些走南闯北、开好车、喝洋酒、住高楼的学生知道,宋登贵老师给予他们了什么,他们的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在社会上的尊严,是从那几所小学校里得来的。采得百花成蜜后,学生成人始知甜。宋老师的风雨人生,给了所有学生一片艳阳天。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