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迄今,中华中药学延续了五千多年。其貌不扬的中药,在中医的手上,化为一把把利器,为人类驱除病痛,带来生的希望……
如今,我们说到“疾病的克星”,首先想到的还是西药。那些曾经家喻户晓的中药材,如今还有多少被人识得?也许,我们离中医盛行的年代太久远了,渐渐忘却历史上那些中医大家、名家在没有任何科技设备和小白鼠实验的前提下,通过望、闻、问、切,按照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结合按跷、导引、针、灸,药,治好了多少疑难杂症。历时五千多年依旧不衰的文化,才叫经典。其实,中药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历
史
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不可避免地误食一些有毒甚至剧毒的植物,以致发生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等中毒现象;同时也因偶尔吃了某些植物,使原来有呕吐、腹泻、昏迷等症状有所缓解甚至消除。
经过无数次的口尝身受,逐渐积累了辨别食物和药物的经验,也逐渐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学的知识,这就是早期植物药的发现。
茯
苓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将近年,而中药,是我国历史不可泯灭的重要组成,它是我们祖先长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关于中药材的传说也被世人津津乐道。
茯苓的传说:
从前,有一位员外生一女小玲,家有一个打工仔小伏。二人相爱,员外不允,二人外逃山村。小玲因风湿病不能动,更不便起床。小伏见一小白兔,挽弓射中,兔中箭逃至松林而不见。寻至松树旁,见有一大球状物,箭插其上。小伏掘之,其物色白,后煮熟食之,小玲病情好转。小伏便每天采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风湿得以痊愈。后人将此物名为茯苓,以示对小伏、小玲爱的纪念。
白
芨
其实,许多中草药的名字与它背后的故事密不可分。在中草药中有一味叫“白芨”的止血良药,性味苦、甘涩、微寒。不过,它最早的名字不是叫白芨,而是叫白根。缘何改名,还需从一段传说说起...
从前,在一个县衙大牢里,关押着不少犯人。看管他们的老狱卒,为人正派,对犯人从未打骂,还时常对犯人嘘寒问暖。一日,一个叫白及的死囚病危危及生命,老狱卒听闻此事心想:虽说白及罪大该死,但没有到死期,有病还是要给看的。于是他瞒着县官,从外面请来一个郎中,到大牢里给白及治病,自己为他付的药费。几日光景,白及的病神奇治愈,为此白及很受感动。一晃二十多天过去,白及的死期到了。白及告诉老狱卒说:“我七次犯重罪,屡遭刑讯拷问,使肺部受伤以至于呕血。多亏我有一秘方,皆靠此药止血恢复。方法是,只用白根为末,米汁调服,其效如神。”后来白及被砍头处死,其胸部被剖开后,看见肺部都有十余处伤的窍穴,都已经被填补起来,白根药的颜色也没有改变。老狱卒牢记此方。后转告其友张郎中,张郎中用此方救治一咳血不止的垂危病人,果然有效,一日即止血,挽救了性命。一天,张郎中问老狱卒这药叫什么名字,老狱卒因年老记性差,只记得是白及献的方,把白根药名忘掉了,就顺口说了一句:“白及!”自此,白根从此就有了“白芨”此名
正所谓千年有仙草,其草名石斛,石斛因其多种功效与作用,又被称作“神仙草”、“救命草”。作为中国九大仙草之首,其名来源也十分有趣,因与“十斛”谐音而得名。
相传古代有位叫霍斗的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各诸侯互相争战,霍斗也被征去从*。霍斗英勇杀敌征服别国,晋升成为大将*。霍斗凯旋而归后,发现母亲因长年思盼,患病瘫痪在床,双目失明。霍斗四处重金悬赏,寻找名医治疗爱母,却无一人成功。有天,霍斗走在山里,见一对老夫妻埋头耕地,女拖犁,男扶犁。霍斗见这对老夫妻,看上去近古稀之年,却有这般好力气,且眼不花耳不聋。老夫妻得知霍斗将*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带着将*来到一片悬崖边,男人用绳索捆在身上荡到半山腰,采了些*草,叫将*拿回家熬水给她母亲喝,他们还会定期给将*家送去。霍斗母亲服药后居然在半年后能站起来,眼睛也看得见了。霍斗很是高兴。于是就用重金感谢那老夫妻。老夫妻拒绝了。霍斗疑惑便去问他们,老夫妻说:“时近耕种季节,家里缺食种子,如将*定要感谢,只需一斛粮种就可以。“将*买了耕牛,送了十斛粮食种子。”
由于这*草功效神奇被人叫为“救命草”“神仙草”,后被列为贡品。达官贵人需要就得以十斛粮食换得一把。随着岁月流转,这草就被人们叫为“石斛”。石斛为兰科植物,有生津养胃,清热养阴之功,常常用于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
*九大仙草之首的霍山石斛
一味中药是一种武器,一张药方就是一个战术。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药材好、药才好!守护中药学、传承中药学是我们留给下一代炎*子孙最宝贵的知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