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瓶山位于湖南石门县西北部,是湘鄂两省分界山,海拔一般在米以上,主峰高达.7米,为湖南第二高峰。壶瓶山山顶四周高,中间低,形如壶口,故名壶瓶山。壶瓶山旅游区是全球二百个重点生态区之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被誉为“地球怪圈”(北纬三十度)上的自然迷宫,东半球上的“诺亚方舟”,古为遥望隘土司设寨固守之地。年7月,央视“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摄制组来到壶瓶山,拍摄了第69集“常德壶瓶山夜行”一辑,向世人展示了壶瓶山的神奇与魅力。
壶瓶山,“新潇湘八景”之一、湖南十大山岳景观之一。位于湖南省常德石门县壶瓶山镇北端,为湖南极北之界山,神秘的北纬30度穿行而过。壶瓶山为湖南石门、湖北五峰、松滋、枝江、宜都等县诸山之祖。壶瓶山群山巍峨,奇峰挺拔,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流放过此,写下了“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的千古佳句;清乾隆皇帝有诗感慨“壶瓶好景看不足,来生有幸再重游。”壶瓶山旅游开发区域约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8平方公里,珍木异草遍野。木本植物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树种28种,有药用植物种,野生动物多种,生物专家誉为“内藏万金的绿色宝库”。
在珍稀壶瓶山1动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华南虎、黑鹿、金猫等7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以及世界现存的最大两栖动物──大鲵(娃娃鱼)等4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钟萼木两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银杏、连香树、厚朴、鹅掌楸等29种。这些珍稀植物的大部分属于第三纪冰川期的古植物和第三纪以前的孑遗树种,有“活化石”之称。其中,湖南花楸、石门鹅耳枥、长果秤锤树为以前没有发现的新种,被誉为“天外来客”。中外植物学家证实,壶瓶山小溪一带的珙桐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珙桐群落集中地。
壶瓶山共有面积15平方公里,珍木异草遍野。现有原始森林4万亩,木本植物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树种28种,有药用植物种,野生动物多种,生物专家誉为“内藏万金的绿色宝库”,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流放过此,写下了“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的千古佳句。壶瓶山位于湘西北的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在区域地质上位于杨子地台的二级构造单元鄂黔对台褶带内。地层分布较全,主要有古生代的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和二迭纪的岩层出露,石灰岩、壶瓶山丹霞地貌板岩和页岩为其主要成土母质。区内为云贵地洼湘西—黔东地穹之北缘,洞庭地洼之北隅,大巴穹东南角,其大地构造位置及性质,控制了区内地质、地貌的发展和演化。
在晚元古代早期(距今约8亿年),保护区及附近地区被海水淹没,在晚元古代早期末,由于武陵运动的影响,地壳强烈上升,发生褶皱,出露水面。在燕山期和喜山期,地层再次发生强烈的褶皱,又有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侵入,形成了一些背斜、向斜和断层,且地壳也在相对间歇性地不断抬升,而石门县的东部地区则相对下降,从而形成了壶瓶山的主体。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武陵山脉东北端,居云贵高原向东部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属中山山地地貌和河谷地貌。境内群峰起伏、层峦迭嶂、地势陡峭、沟壑纵横,且多数山峰单面峻脊,具有半阴坡、半阳坡的多方向性。海拔m以上的山峰有座。海拔最低处石家河m;壶瓶山主峰以海拔.7m的高度成为“湖南第一高峰”。相对高差.7m。
壶瓶山群峰起伏,层峦迭嶂,所有的山岭均属武陵山脉北支的太清山系。海拔m以上的山峰多达余座,其中壶瓶山主峰及双尖子山海拔逾m,为湖南省境内地势最高处。境内山地主脉呈东西方向延伸,支脉走向与之近于垂直。西北为顶平山,向东经门坎岩、野猫尖、棋梁尖,主脉沿湘、鄂边界,壶瓶山河谷地貌止于北溪河西岸的雷打石,海拔由m,向东依次降至m。主要支脉金竹山、斤钣山、芦竹山、狮子脑、阳高山等,参差错落,主峰高度亦多在m以上。保护区西南,主脉起自湘、鄂边境的高家界,向东经西牛圈、阴坡、*连棚、止于失妻河(金家河下游)西崖岸的梯儿岩,海拔由m,向东亦依次降至m。其支脉不明显,南侧多为古岩溶作用形成溶蚀剥夷平面,表现为四周陡立,顶部平坦,海拔m以上的山原。
一条断层贯穿南坪北部,西起二屋场,由风口跨过唐家河,向东经观音岩南麓、彭家沟、茶圆坪、过古树垭、板桥湾、东至九姊妹西北,并延伸到湖北五峰县境内。另一条断层沿小木料以北陡壶瓶山8崖,向东北经后峪至李坪西北的陡坡。此断层仅在保护区西南,延伸不远,断层走向70°,断层面近于直立,向西可能延伸为由龙洞流出的后河峡谷。断层南盘下降,北盘上升,沿断层线两侧地面的垂直断距达m以上。后河深窄峡谷及后峡谷地即顺应此断层发育。在后河北岸,万人井、阴睛山南坡,形成高达m以上的断层陡崖,同时使*连棚、万人井与小木料、李坪等处原应同属一级的灰岩剥夷面错断,形成相对高差m以上的两级山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