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又称河间处士,宋金时代河间人,故后人称刘河间。
著作
“河间三书”:《素问玄机原病式》、《*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三消论》(载于《儒门事亲》)
学术思想五运六气论“运气为大道玄机,若非生而知之,则莫能学之者,由是学者寡而知者鲜。”
自然界存在着五运六气的兴衰变化
五运: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的五种运动。
六气:寒、暑、燥、湿、风、火六种自然气候。
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与人相应以五运六气分类疾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木;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火;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诸气膹郁病痿,皆属于肺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水。
补充病机十九条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脏腑六气病机说把五脏之病归于五运;提出了脏腑六气病机说脏腑本气盛衰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玄府气液说玄府气机升降出入的门户,气液运行的通道,神机通利出入之处。玄府闭塞的原因①热气怫郁。“热甚则腠理闭塞而郁结也”。(火热病发展的中间环节)
②其他邪气。
阳气郁结,气机阻滞,则玄府闭塞,就会产生多种火热病变。
刘完素研究人体精、气在玄府运行情况对火热病的阐发六气皆从火化火热与风的同化
风能化热;热极生风;风火兼化。
治则:风淫于内,治以辛凉(桑菊饮)。
火热与湿的同化
湿郁化火;热郁生湿(火生土);湿与火热相兼。
治则:治以辛苦寒,通利二便,辛开苦降,寒则泻火(二妙散)。
火热与燥的同化
火热化燥;燥极生火热(燥盛则干);燥与火兼化。
治则:“宜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慎毋服乌附之药。”——开后世燥证治疗之先河。
“退风散热,活血养液,润燥通气之凉药调之。”(桑杏散)
火热与寒的同化
寒郁化热;热极生寒;“冷热相并”(寒热错杂)。
五志过极皆为热甚1.“情之所伤,皆属火热”;“凡五志所伤,皆热也”。
2.五志过度→扰动阳气→化为火热;“阳气者,烦劳则张”。
3.心火易旺,肾水易衰,在治疗上重视“养肾水,泻心火”。
4.五志化火:喜怒无常,思虑太过,悲恐至极,势必精神烦劳;既可损伤肝、心、脾、肺、肾本脏,影响脏腑功能;又能躁扰阳气致气血郁滞,化生火热。五志化火生热关键在于心,火热亢盛反过来又可以影响神明,出现神志异常。
六经传受皆为热证强调伤寒六经表里分证;伤寒只能从热治。
亢害承制“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亢,过极,亢盛太过;害,损害、危害;承,接续;制,制约,抑制。
亢害承制普遍存在异常状况本化:病理本质和现象一致。
反兼化:病理本质和现象不一致。五运之气偏亢过度,出现“甚则兼有胜己之化”的假象。(胜己化)
“五行之理,过极则胜己者反来制之”;“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
治疗经验治热病善用寒凉表证主张:辛凉或甘寒之剂以解表。以甘草、滑石、葱、豉寒药发散甚妙。
表里同病主张:以宣通怫热郁结为主。
表证兼有里热:创立防风通圣散或双解散解表清里;或选用天水一凉膈半、或天水凉膈各半,散风壅开结滞,宣通气血,以解除郁热。
里证主张:下法配合清法。
热结于里:汗出、热不退、目睛不了了、腹满实痛、烦躁谵妄、脉来沉实——下法:大承气汤、三一承气汤。
热毒极深,阳厥伤阴:遍身清冷疼痛、咽干或痛、腹满实痛、闷乱喘息、脉来沉细——下法合清法——承气汤合*连解毒汤。(清热解毒法)
大下之后,热势尚盛:清解法——*连解毒汤合凉膈散、白虎汤合凉膈散。(养阴退热法)
精于辨证,合理用药《三消论》首先提出了三消的概念。
消渴:饮水多而小便多;消中: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多而渐瘦;肾消: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
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治疗:“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反对用“燥热毒药助其强阳,以伐衰阴”。
重视降心火,益肾水刘完素对水少火多,阴虚阳实之患,主张益肾水而降心火,以养阴退阳。
主张开发郁结,宣通气液重视开发郁结,保持玄府气液宣通。
治痢疾:“夫治诸痢者,莫若以辛苦药治之或微加辛热佐之则可,盖辛热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湿,寒能胜热,使气宣平而已……*连、*柏为君,以至苦大寒,正主湿热之病”。主张“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创制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