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聊一下甘草呢?因为很多患者吃我开的中药里面总是有不少量的甘草,很多患者很好奇。另外呢我经常用甘草给刚出生的婴幼儿治疗*疸,基本上都痊愈了,老患者都知道我治疗婴幼儿*疸除了*连艾叶外洗,就是给生甘草水喝。
这是老病号了,要生产之前两个月就提前让我给他把月子调理的中药开好,她知道我特忙,怕忙起来顾不上她。确实忙是真的但不至于这么忙,她这几年听我讲课,知道备孕与月子调理的重要性,她也是想借着坐月子用中药把体质调理好。她孩子出生有*疸,我让她用*连艾叶洗没退下去,后来我让他用生甘草煮水给孩子喂服,喂了三天基本退下了,就这么快,几块钱就能解决的事情,没必要这么麻烦,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步入重点来讲讲甘草。
甘草入药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品。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那“国老”是什么级别的人物?是帝师,帝王的师父,是辅助帝王的。临床中医有句俗语“十方九草”,形容中医师使用甘草的频率极高,任何一味中药都无法与之相比。以《伤寒论》为例,用甘草的药方占62%。甘草为药食两用,其根深扎于土中,其味甘,得土气最全,可以和谐地与诸药相配伍,能调和众药,使之不争,随气药则入气分,随血药则入血分,皆得其效。临床发现并证实,甘草有很多妙用,并非一味调和诸药、可有可无的使药那么简单。默默无闻的配角,某些时候,也可以独当一面做主角。比如说,它与*参、白术、干姜、附子等同用,就组成了我们常用的四君子汤、附子理中丸、四逆汤等,可治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证;它与白芍、白术、白茯苓同用便成了美白圣药“三白汤”,祛湿圣药真武汤。
甘草无疑是临床中应用率最高的中药之一。”足见甘草自古就被赋予了极高的药中地位。甘草能调和药性,解药毒。热药用其解热,凉药用其除寒,还能补中益气。其中,甘草的解毒功能最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相传我国古代河南禹州,一个贫穷人家的小郎中看到药铺掌柜脸色不好,劝其好好诊治,但是掌柜不听,第二天就一病不起,请了很多医生都没有办法。束手无策时,掌柜请来了小郎中,小郎中号脉后开出单方:生甘草克,水煎服。第二天,甘草克,水煎服。第三天,克甘草水煎服。到了第四天,掌柜的病好了。掌柜不解其用意,向其请教,小郎中解释:药铺掌柜对每一味药都亲口尝一下,日久身染百药之毒,因此必须重用甘草解药毒才可以。对于很多中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中年人来说,可能每天都要吃不少药物来控制病情。时间一长,药毒累积,势必会给身体造成额外的负担和压力,影响健康。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可以每天用生甘草3~5g泡水喝,有助于减轻或缓和因长期服药而带来的伤害,但不要长期喝,因为甘草有一定收敛性,这里我就不细讲了。
甘草,顾名思味就知道它是甜的,你细心尝一下甘草尝到最后会有点苦味,也就是说甘草甜的发苦。中医认为,甘为土之味,而甘草肉色又是*的,*为土之色,甘草春天生苗,夏天长叶,秋天开花,冬天结实,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全都占了,得四气之全,而土生四象,所以这一切都说明了甘草具有土的特性,也就是说甘草具有土的功用。我们人身脾胃属土,甘草能补脾胃土之气,调理脾胃的时候一般都会用到甘草。很多人以为药方中用甘草只是调和药性,其实,甘草的更大价值是补脾,我临床绝大多数方子中都用上入脾经的炙甘草,就是为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忘保护脾胃,足见临诊中对脾胃之重视。土生万物,可又化万物,天下万物都会归于土,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连我们的生活垃圾都是用土掩埋靠土之气来化掉,土能把没有用的化成有用的,甘草就有土的这一特性,把我们体内有害的给化掉,所以甘草有一强大的功用就是解毒。再联想甘草生于干燥草原及向阳山坡,河岸砂质土壤等地,喜干旱,不喜水。这种特性不正也与脾之“喜燥恶湿”合拍吗?
今晚8点直播,避开那些所谓“中医”“专家”的智商税。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