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伤寒悬解太阴脏病四逆汤,黄连汤,桂枝
TUhjnbcbe - 2022/4/6 18:44:00

图为*连

太阴四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1 下利清谷,脾胃湿寒,火不化食,吃啥拉啥之义。此是太阴阳虚而脏寒,火力不足,完谷不化,下利而出,此为脏病益甚,此为里证,不可攻表,此为一定之理,汗出亡阳,必生胀满。

2 上条脉沉,当温其里,不可攻表,本条下利清欲,是脏病益甚,更不可攻表。上脉言脉沉,本条言里证。

3 病在三阳,则以先解表为主,后可议下。病在三阴,则里为主,太阴,少阴,厥阴,各以在经而论治。病在太阴之脏,汗为大逆。

太阴五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1 下利胀满,典型的太阴之证,此为在里;身体疼痛者,经脉寒滞也,此为表证。先温其里,后攻其表,此为治太阴病,经病连脏,表里先后之顺序也。温里宜四逆汤,温燥脾肾,建中回阳,攻表宜桂枝汤,通经解肌,以和表里。

2 先四逆温里,助脾阳之升发,营升卫发,后桂枝汤解表,通经解肌,和其营卫也。(此在太阳七十九同)

太阴六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三阳之利,津亡里燥,多见渴证,自利而不渴者,此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是当温之,宜四逆辈也。

1 属太阴者,脏有寒也,“当”温之,一定之理。

太阴七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连汤主之。

1 伤寒,胸中有热者,甲木不降,相火上炎,客气上逆也;胃中有邪气,脾病累胃,胃气不能升降而胀满也;腹中痛者,乙木不升,贼克脾土也,欲呕吐者,土气湿寒而木气郁遏也。*连汤主之。*连、半夏,清上热而止呕吐,人参、甘草、干姜、大枣,温中寒而止痛,桂枝疏木而通经也。中气升降,二木条达,则上不热下不痛,胃中无邪也。

2 伤寒者,表寒外郁也,故*连汤用桂枝者,内能疏木升陷,外能通经解肌。表阳外伤,脾脏内寒,脾陷胃逆,不能升降甲已二木,即上有胸热,下有腹痛,胃腑壅满,故欲呕吐。*连汤,泻热建中,通经解表。

3 本条外感脏寒,脾累及胃,又加肝胆之邪,故病象见杂。腹痛胀满,典型的太阴经证。胸中有热,必烦燥懊恼,*连汤,建中降火,泻热除烦,不可多用,多用伤中,越用越热。此可参考*连药解。一剂五服,则补其虚泻其热,*连与干姜,大寒大热而并用之。

4 在太阴者,皆是太阴脏寒,言太阴经者,此是太阴脏寒之简称。太阴经病,是统于太阳。

论;本条提纲,伤寒二字,应不是太阳伤寒,而是太阴伤寒,太阴伤少阴之寒,即是少阴之客寒,移于太阴。此不是温足少阴之寒,而是泻手少阴之火,温太阴之寒,降上逆之火,以接下根,胃降火藏,寒水自化。

太阴八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1 本太阳病,医不解表,而反下之,脾败肝郁,因而腹满时痛者,此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解太阳之表邪,加芍药疏乙木而止腹满痛。

2 误下败中,伤其脾阳,故属太阴。脾陷胃逆,故见腹满,脾陷木贼,则见腹痛。此是误下而成太阴之病也。本条是太阳误下,中气新伤,故可加芍药也,疏木则缓急止痛也。

论;本条也可以放在太阳篇学之,太阳坏入太阴也,太阴八九十,这三条,太阴提纲皆从太阳误下而来,故下条可加大*利之胃腑湿热壅满也。坏入太阴,累及胃腑,胃郁生热。

太阴九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汤主之。

1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腹满而大实痛者,属太阴,桂枝加大*汤主之。桂枝汤解太阳之表邪,芍药疏木以止虚痛,加大*利胃腑湿热壅满,以解实痛(本条同上条,太阳误下,而成太阴)。

2 误下败中,伤其脾阳,故属太阴,脾陷胃逆,故见腹满,脾陷木贼,故见腹痛。胃为阳腑,胃气不降,则胃腑湿热壅满,故大实痛,加大*以泻土郁也。

3 重点,此病从太阳误治之来,故可下之大*;此证甚少,且从外感误治之来路,一泻即止,不可乱用久用。本太阴脏病,若是误用,枢轴败折,则陷者益陷,逆者益逆。

太阴十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芍药者,宜减之,以其胃气弱,易动故也。

1 太阴之为病,是太阴脏病,脾阳之虚,脉弱,其人本续自便利,设腹满时痛,以至大实,当行大*、芍药者,宜减之,以其胃气弱,易动故也。

2 太阴即病,胃气必弱,不言药之寒凉,而言易动脏寒故也。二药寒凉,以其胃弱,宜稍减之,方能有故无殒。防治其邪而伤其正,防治其标而伤其本,过用寒凉,止痛而败中,越止越痛。过用寒凉,动其脏寒,乃人之过。本条同上两条,太阳误下,而成太阴。

附;太阳篇,伤寒误下,桂枝去芍药汤,里阳虚故去芍药。《金匮》腹满脉紧弦,下之大*附子汤,有附子细辛保中,皆是治病不伤本也,师言中气存,无人亡之理。

3 太阴为病,此是脏寒,虚寒湿盛也。

按;中气是中医治病的法宝。中气是区别与化验中药毒副作用药理最大不同。没毒的寒凉(如大*)中药吃了败中,人就能死,阳明腑实,必用大*,吃了就能活人。有毒的热性(如附子)中药吃了扶阳建中,中气不败,人就不死,这就是中医的中气之理。虽然有的中药,也有毒性,但《伤寒金匮》中诸药,皆是仲景选用,必须区别对待。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元御医学研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悬解太阴脏病四逆汤,黄连汤,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