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土茯苓入药部位
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
土茯苓归经归肝、胃经。
土茯苓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土茯苓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土茯苓相关配伍1、治血热头痛,咽喉肿痛,经血淋漓等妇女血症:土茯苓与金银花、诃子、栀子、川楝子、*连、瞿麦配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七味土茯苓汤)
2、治梅毒,淋病:土茯苓与金银花、紫草茸、茜草、枇杷叶、草乌(制)、诃子、栀子、白云香、苘麻子、红花、瞿麦、黑云香配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十四味土茯苓汤)
土茯苓用法用量15~60g。
土茯苓使用注意肝肾阴亏者慎服。
1、《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
2、《本草纲目》:“服时忌茶。”[1]
3、《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
土茯苓炮制方法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气微,味微甘、涩。
土茯苓生理特性攀缘灌木,根茎块根状,有明显缩节,着生多数须根。茎光滑。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极针形,长6~px,宽1.2~px,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下面常被白粉,基出脉3~5条;叶柄长1~50px,略呈翅状,近基部具开展的叶鞘,叶鞘先端常变成2条卷须。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极短;小花梗纤细,基部有多数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径约4mm;花被裂片6,2轮;雄花的雄蕊6,花丝较花药短,退化雌蕊缺;雌花的退化雄蕊线形,子房上位,3室,柱头3歧,稍反曲。浆果球形,直径6~8mm,熟时紫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
土茯苓产地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江西等地。
土茯苓相关论述1、《本草汇编》:“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甙、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2、《本草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1]
3、《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4、《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
5、《本草图经》:“敷疮毒。”
6、《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7、《本草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1]
8、《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9、《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10、《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门诊介绍
天津静海龢壹堂中医门诊,秉着传承中医国粹,匠心打造品质精神,汇集北京、天津、静海中医专家教授,以“名医、良方、好药”为核心经营理念,为广大患者和中医爱好者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和问道平台。
在继承针灸、正骨、推拿、拔罐、穴位敷贴等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开设了中医内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男科、中医皮肤以及颈肩腰腿痛科,力求为老百姓提供真正的中医医疗及养生服务。
门诊坐落于天津市静海区南纬二路南侧凯通花园底商。
联系-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