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百万年前到一万年前,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过程中,也是玉器文化开始出现的阶段。玉器的诞生应该是旧石器与新石器的划分界限点,主要的原因就是旧石器的工具和武器都是以切削器,或者说敲击成型的石器为主,在这些石器中,玉石特有的材质特点被发现,使用之初,从敲击到琢磨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文明萌芽阶段,玉石它曾作为生产工具,经过人为的琢磨而使用过。
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发现和出土过玉制的凿、斧等生产工具,很多都带有曾经使用的痕迹,说明它早期的出现是用于生产或狩猎,以及部落之间的械斗武器。
二、玉器是新石器时期专供的神圣祭器。
远古时期,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的生存斗争中,出于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的迷茫、误解而产生一种错误的恐怖的世界观,由此逐步衍生出各种早期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并逐渐发展到由专人(巫师)持有特殊的工具执行祭祀的使命,这类特殊的工具就是祭器。这个分析在以前的文章中详细介绍过。
通过考古的遗址挖掘,我们发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使用玉石制作的祭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是琢磨的时间大于石器敲打的时间,可能更显虔诚的心态,另一方面是,玉石经过琢磨以后显现的特殊材质和效果,是当时自然界中无与伦比的。
而且我以前也专门写文阐述过,早期制作玉器的人一定是身份特殊,无法参与狩猎和劳作,又不想被部落和族群淘汰的人,经过他们的夸张和强化,玉的功能逐步被确认。
原始先民由此而认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是通神的崇拜物,是神灵赐予人间的至宝。
到了奴隶社会阶段,玉器作为礼制之符瑞面为统治者和王室服务,有据可查的“六器”,就是商周时祭祀自然神的玉器,“以苍璧礼天,以*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用玉祀神是玉器的重要作用之一,从这一祖先留下的祭祀制度条例,便以通晓古人对玉器的想象和夸张,并将之制定为规制,为封建时期社会历朝历代帝王所承袭。
三、古人审美意识的装饰用品。
随身使用装饰的习俗已经无法考证,早期的装饰可以仅仅是羽毛和动物的骨骼、牙齿,最后逐步向玉器开始转变,真正使用玉器的风俗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目前公认已知最早用玉器作装饰品的,是距今年的兴隆洼文化,而且从其出土位置可知,这一对玉玦是耳部装饰品,由此可以联想佩戴者的特殊身份。
到了殷商时期,使用玉器作为佩饰也较常见,在殷墟妇好墓中就出土发现有大量的发饰、头饰、领饰和腰饰。
到了战国时代,配饰的风格延续着商周时期的习俗,出现了由许多玉器组成的“组佩”,其他的材质也被大量使用,玉组佩由不同类型材质和玉器串联而成。而到了东汉时代,社会的习俗使佩玉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风尚。
进入汉代以后,玉器还在少数人的使用内拓展,到了宋元以后,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使用玉质作为装饰的种类和形式日趋丰繁,制作也更精致,玉器的装饰功能已经替代了其神权和王侯专属的特殊属性,渐渐地成为其主要的社会功能。
四、古代统治阶层权力、等级的标志。
用玉器来显示权力,彰显等级的现象,考古人员在新乐和河姆渡两处原始文化遗址中,从挖掘出土的玉器上已见端倪,而红山、良渚文化遗址挖掘出土的玉器,则已显现出系列化倾向。它表明玉器在红山、良渚文化时期,根据当时的社会现状,已经开始逐步分化,统治集团已经形成,并开始行使着*治、*事、宗教、家庭等各方面的统治权力。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主要是从周代开始,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礼制,体现出统治者的特殊地位,制作了大量的玉制礼器和佩器。
在《周礼)、《仪礼》、《礼记》等先秦文献中,都可以查阅到记载了西周有关体现等级功能玉器的名称、形制、规格与用途。据《周礼》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明确规定了身份和等级不同,所执玉器就不能一样。其后,每一个朝代都对统治者持何种礼器、佩戴何种玉饰有严格的规定,以避免等级的混乱与僭越。
在这个阶段,玉器不仅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还是财富的一种炫示,因其特殊的属性,玉器受到历朝贵族统治集团的重视。
五、贵族和特殊身份人员的殓葬用品。
殓葬玉器的说法是笼统的,这里指是“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这一点也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环节之一。
用玉器制作的殓葬方式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经过商周春秋战国的发展,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封建社会的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习俗已趋完善。
使用玉器作为殓葬风俗是玉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
六、民俗用品的吉祥器物。玉器在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社会中,作为一种资源稀少,制作繁复的礼器,本就含有祈求吉祥的寓意。
原始的先民对自然界的天闪雷鸣,不测风云、人世间的旦夕福祸无法理解和抵御,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便只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而玉被祖先选择后,便成为沟通神灵、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种瑞物。
我国从原始社会开始就视玉为祥瑞之物,后世几乎每个朝代都把玉的出现和贡献看作是种祥瑞的征兆,这方面的记载可以在许多的史书上查阅有大量这方面的文献。
人们通过以玉来祈求吉祥,甚至通过刻于玉上的吉祥词语或者吉祥的图案体现出来。
例如汉代的双龙“长乐”谷纹璧,就是利用吉祥语“长乐”和吉祥图案,两条龙一起来加以表现的。
到了明代以后,带有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中国历朝历代,平民百姓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
同样的道理,与人类祈求吉祥愿望联系在一起的,是驱邪避凶。
吉凶祸福是相对立的,能避免凶险灾祸,其本身就是吉祥和幸福。
因此,在汉代时期就大量出现的许多所谓“压胜佩”,“厌胜佩”,如“刚卯”、“严卯”、“司南珮”、“玉翁仲”等,主要也是为了保佑佩戴者趋吉避凶,免祸保平安。
祈求吉祥,免除灾祸,是古今人类的共同愿望。
祖先们信奉玉器能起到趋吉避凶、免祸保平安的作用,也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观念不能简单地说是一种迷信,根据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这种佩玉的方法和目的,应该说更像是一种风俗,一种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民俗。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古玉知识;
你想知道鉴别古玉真假的方法;
或者你想了解一下目前古玉价格行情;
可以加我(点击下方扫码)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