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游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间五月,花事荼蘼。
欢迎大家光临大龙门风景区。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巨龙。只见他雄踞于两山之间,口吐龙珠,蓄势待飞。这就是咱大龙门风景区的图腾:巨龙升天。有人要问了,您这儿是不是真有龙啊。
嘿,咱这还真有龙,还不止一条。
请大家面对巨龙左右瞧瞧,东边的盘陀梁、西边的松树坡蜿蜒起伏,如龙卧岗,跃跃欲飞。大龙门之名的确名不虚传。
大门右面,龙潭深邃,聚德聚财。几十条锦鲤在水里嬉戏着,他们在等待着时机,一跃而出龙门。而各位游客却不必那么麻烦,只要跨过大门,咱们就“鱼跃龙门”咯。
顺着大门左边的大陆蜿蜒向前,就是咱们景区主打景观“四季花海”中的“牡丹迎春”。牡丹花海绵延三公里。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它端丽妩媚,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三者之美,让人倾倒。历史上不少诗人为它作诗赞美。如唐诗赞它:“佳名唤作百花王”。又宋词“爱莲说”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名句流传至今。“百花之王”、“富贵花”亦因之成了赞美牡丹的别号。
唐朝人更爱牡丹,曾在牡丹花开季节,举行牡丹盛会,长安人倾城而出,如醉似狂。宫中亦爱重牡丹,诗人李正封赞它为“国色”、“天香”,唐皇极为赞赏。“国色天香”亦从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号。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成为观赏植物。
人们都说牡丹姹紫嫣红,国色天香。但是大家是否发现,我们一进门看到的却是一大片单调的白牡丹。唉,别灰心。这一片白牡丹是牡丹家族的新成员,叫做油牡丹。
这牡丹啊,浑身都是宝,它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木,而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花可醇酒,根可入药,种子可以榨油。咱们龙门山景区出产的牡丹油,味道非常好,别说菜油、花生油,就是和橄榄油、棕榈油相比,那也是好太多了。
而且营养价值极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0%,其中а-亚麻酸40%以上。а-亚麻酸是人体缺乏但自身又无法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DHA和EPA,具有提神健脑、增强记忆、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了,咱们再往前走。就到了一片花的海洋。这里的花颜色各异,花朵硕大,花瓣肥厚,花蕊也非常多。有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粉色的……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玉……一阵微风吹过,阵阵清香便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最绿的牡丹是“豆绿”,它的颜色近似叶绿;最黑的牡丹是“冠世黑玉”,它的颜色是深紫发黑;花瓣最多的牡丹要数“魏紫”,约有六七百片花瓣;最红的牡丹是“火炼金丹”,它的颜色近似国旗红;最蓝的牡丹是“蓝田玉”,是粉里透蓝;最佳的间色牡丹是“二乔”,它一朵花上两种颜色。
大家可以在这里歇歇,拍拍照片,发发抖音。但千万不要“辣手摧花”啊!
好,咱继续往上走。
只看见,山路右侧河沟内三弯九转,清澈见底的泉水悠然而流,潺潺作响。两岸的柳树嫩芽已绽鹅黄芽,随风飘拂;树干泛着一层淡薄银光的青杨树,枝头挂满了红棕色的花穗。远处漫山遍野的槐花、黄连花丛丛簇簇,烂漫盛开,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山岭上成片的油松林,犹如一道绿色屏障,郁郁葱葱,苍翠遒劲,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春色浓哪。
就在这一片青山绿水间,不知不觉,咱们走到了大龙门古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千年牡丹观赏区。三层平台上种植着4棵树龄在五百年以上的珍稀牡丹。
第一层种植的是树龄长达年的花二乔。牡丹著名品种之一。关于二乔牡丹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宋代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中称之为“二色红”,也就是后来的二乔。
最初人们培植的二乔,是一株牡丹上可以盛开两种颜色的花朵,后来经过花师们的不断培植、选育,一朵花上可有紫红和粉红两种颜色。三国时期一对姐妹花,以美貌出名。大乔为孙策妻子,小乔为周瑜妻子。此花如此美丽,人们不由得想到了三国东吴的大乔和小乔,便为其取名二乔。
第二层种植的是树龄在年的状元红牡丹。状元红牡丹的栽培历史已有上千年,由于这种牡丹的花朵颜色非常漂亮,超出众多牡丹之上,所以人们称它为“状元红”。状元红的花型就像一顶皇冠,刚开花时是紫色,盛开时是红色。
第三层种植的是树龄在年的百鸟朝凤牡丹和树龄在年的雪山紫玉牡丹。百鸟朝凤牡丹开花最早,颜色是粉红、外瓣大,平展,花瓣边缘色浅,内瓣稍皱褶,雌雄蕊瓣化,柱头绿。
在千年牡丹观赏区我们还设立了超市和餐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歇歇脚。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们餐厅做的是地道农家菜,土灶铁锅柴火饭,所有的食材包括面粉都是山上自产的,绝对绿色,绝对地道。
再往上走,就是大龙门古村。大龙门古村世代居住着陈姓族人。这陈姓啊,在当代百家姓中排列第五。早先为河东望族。明代崇祯七年(),清军入侵山西,为避战乱,陈氏始祖楼英公由观上村迁居大龙门,至今已繁衍十七代,四百余年。所以说,您现在看到的大龙门古村已有四百年历史咯。
走入古村,只见苍茫的天空下,古村落蜷缩在山凹间、沟坡上,与村旁淙淙流淌的小河相映成趣。屋舍瓦楞上长满绿茸茸的青苔,与发黑的梁柱、砖雕的墀头、脱落的墙壁和狭窄的街巷一起站立在历史深处,用幽寂而孤独的神情,自顾自地讲述长长短短的故事,语速宁静缓慢,娓娓道来,不管有没有听众。
咱们随便找一家院落,细细品味下他们的建筑特色。大龙门村院落的房舍,主要由主房、配房、南房和街门构成。
主房,又称正房、上房,坐北向南,地基高阔,一般为三至五间,也有七至九间的。以石砌土房为主。主房居住长辈,内设神龛、客厅等。
配房,又称偏房、下房,指西房和东房。较主房要低,建筑质量亦稍逊于主房,一般子女居住。
南房,也是配房。又称临街房。因建在阴地,旧时多作库房之类。也有向南开门户,使其变为南正房的。
街门,又称大门,街门是民居门面,一般都很讲究。有些街门较简陋,用荆条编织成门和框,或在墙壁上开一洞豁,拦些木条或木棍即成。传统的正规街门,是建筑在墙面上的独立门体。有门洞、门扇、门框、门垛、门楣等主体部件。门外置石鼓、石狮、旗杆基座,有门墩石、门过木、坐街石、拴马石、拴马桩等附件。
门楼造型,以压瓦脊顶式为多见,排间约六至八尺。
门楣上方,历来留有匾空。多悬木匾。上面写着“安居乐业”“紫气东来”“竹韵松风”等字样。
隐垛式(没有马头墙)的大门结构,采用与住室一体的穿堂门,门檐与屋檐相齐,门框装在门道中间,上悬匾额。
平式穿堂大门前面不留门道,也不装门框,门扇直接安在墙壁后面,顶建门楼,门下设活动闸板。门较宽大,养牛马和有车辆的人家多用。门扇多用坚实的厚木制作,外层以铁皮包角钉面,加扁蘑菇头钉,兽头门环,铁环门搭。油漆多紫红或黑色,门扇表面彩绘门神。
欣赏完大龙门古村,咱们顺着山路慢慢往上走,可以看到面前高山上是一片松树林,这片松树松根盘石老如藤,满山苍翠列如卒,棵棵饱经百年风霜,刚劲挺拔无畏惧,他们不仅是村庄历史变迁的见证,又是村庄发展的守护神,使大龙门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尤其是图中这棵大神松,也称龙松,更显独具特色,它劈石生根,枝叶茂盛,高足有几十米,粗也有三米,单独长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犹如松中司令,率领千军万马,与大自然带来的灾难搏斗。
这课大松树还非常灵验,邻里乡村人,用它的茎、叶、果实煎熬服用,可以医治百病,因此人们称它为龙松、神松,在它的身上披红挂彩,供奉功德,以表谢意。
关于这棵龙松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这棵龙松啊,仿佛是一把锋利的尖锥,把所有的蝎子刺死在它的脚下,大龙门村每家每户从来都找不到蝎子,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免受意外的伤痛,所以这棵松很受人们的敬重和爱护,没有人敢对它有意的损害,大家也可以在龙松为自己为家庭祈福,供奉功德,很灵验的哦。
好,到了这里,我们的大龙门之行暂时告一段落,其实啊,除了有牡丹,有古村,有神松,还是一个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度假胜地,还有很多我们还没有发现的美景,大伙儿可以暂时放慢脚步,爬山涉水,去寻找你心中的美,度过这样一个闲暇的,快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