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历史上谁最会削藩,那朱棣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为啥呢?因为他就是借削藩篡位成功的藩王。
话说当时,朱棣上位后也面临着削藩的问题。第一个被盯上的就是宁王朱权。说来也可笑,当年朱棣靖难最困难的时候,他胁迫宁王加入了造反队伍,并允诺得了天下后一人一半。可怜的宁王听了他的鬼话,不仅给了他自己最精良的*队,还来到朱棣*中出谋划策。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朱棣善战,宁王善谋。说靖难有宁王一半功劳也不过分。可惜,朱棣摇身一变成了皇帝,居然矢口不提平分天下的事。宁王也不傻,平分天下是做梦,他也不奢求了。
而且他的实力朱棣也是见识过了,现在再不安分点,脑袋可是要搬家的。他只求一块好地方去当个大地主,所以他告诉朱棣,他不想回大宁了,也不要兵权了,他要到苏州,那地方粮多有钱。
朱棣明显是拒绝了,他给出的理由是:苏州离都城南京太近,是属于皇帝管辖的地方,你不配。宁王又选,那就去钱塘吧,然而朱棣却再次拒绝了,因为他压根不打算让宁王过得很舒服。他是要告诉宁王,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而他这次给出的拒绝理由是:钱塘一带是有王气的地方,当年咱爹把它分给五弟,就因为这个原因半路拦了下来。建文帝时把这里分给他的弟弟,也因为这个原因没能去成。除了这两个地方,建宁、重庆、荆州、东昌,都是好地方,你随便挑。
宁王这下懂了,这些地方一没钱,二没地理优势,你这还是防着我啊,索性也就不挑了,听安排吧。朱棣倒也不客气,这四个地方都没选,而是选了同属于内地的南昌。以宁王的战功来说,这哪里是封王啊,明明就是发配嘛!但又能怎么样呢,学朱棣造反?宁王没这个野心。而且,靖难一役,兵力都被朱棣掌握了,最后还是选择老老实实就封。
朱棣就很过分了,宁王动身的时候,他还贱兮兮地给写诗送行。按照明朝的规制王府是很大的,宁王就封,怎么着也得给人家建个新王府啊。结果朱棣下令,将原来用过的陈旧而狭窄的小布*使司改为王府。没办法,谁让自己当初信了他的鬼话呢。从这以后,哑巴吃黄连的宁王建了一个精庐,过上了每天修道、弹琴、论诗词的日子。
安排好了大功臣宁王,其他的几个对朱棣来说就好办多了。第二个是齐王朱榑,这小子有意思,洪武年的时候他多次北征,也是战功累累。但还是那句话,有功就容易膨胀。就藩后,他多次在藩地为所欲为,建文削藩后被贬为庶人禁锢在了南京。
但靖难后期,建文帝又派他北上征讨朱棣。等到朱棣攻破南京的时候,齐王吓得跪地不起,失声痛哭。因为他知道,朱棣要清算他。但朱棣却没有这样做,这就是他的城府所在了。清算是迟早的事,只不过他要找个合适的借口。所以,他非但没有处罚齐王,反而给他和一众兄弟恢复了封国。
齐王一看又恢复了原样子,就原形毕露,更加骄纵。朱棣多次劝他收敛,但齐王非但没有悔改,反而阴谋蓄养刺客,找异人术士做诅咒,甚至还拘押了朱棣派去监督的官吏。这下理由已经很充分了,朱棣准备下手。
永乐四年,朝廷大臣弹劾齐王,齐王在朝堂上大骂:奸臣们别叫了,难道你们又要学建文帝吗?朱棣实在受不了了,他先是把齐王留在京城,然后借机削减了他的护卫。为了舆论造势,还处罚了负责教导齐王的老师。
到这里,齐王应该知道啥意思了,也该收敛收敛保住脑袋了。可他非但不收敛,在京城依然每天埋怨、骂娘。朱棣也不废话,正等着你这样做呢。同年八月,朱棣把齐王的儿子也召来,将这两父子一并废为了庶人。
削藩的号角已经吹响,朱棣再次展示了雷厉风行的一面。永乐六年,岷王朱楩因与西平侯沐晟交恶,并擅自夺取官府官印,屠戮官吏百姓而被朱棣罢免。注意,这只是罢免,而没有废除。而且不久后,朱棣又恢复了他的王位。我们有理由怀疑,朱棣这是在演戏。因为没过几年,岷王就因恶习不改而被第三次罢免,削去了护卫。
接下来是辽王朱植。因为朱棣造反的时候朱植没有帮他,所以在永乐十年被削去护卫。最后一个是周王朱橚,这个人有些不一样,因为他是朱棣的亲兄弟,朱棣对他还是有感情的。而周王也很懂事,不让朱棣难做。当削藩的气味越来越浓的时候,他主动上书向朝廷归还了自己的护卫。从此之后,回到属地,一心开始琢磨医药学,所著《救荒本草》作为一本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为我国的植物学和医药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朱棣削藩好像比建文容易多了,甚至还有人主动请求削藩。反观朱允炆,削藩火速,却适得其反引起靖难。这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朱棣削藩之前做了什么工作?第一,他刚刚登上皇位,但却没有急着去削藩。这是为了和建文划清界限,好说明建文削藩是为了自己的权力而迫害朱家自己人。并且,他初登大宝位置还不稳,需要各位王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给那些被削的藩王恢复封号,便是笼络人心最好的方法。
而最重要的是,他已经开始为削藩做准备了。欲要取之,必先予之。他知道,没有一个藩王不想当皇帝,有这样的心思就会有动作,小到在自己的封地里做土皇帝,大到筹兵谋反欲登大宝。这样让他们放纵下去,那到时候自己想削藩就不愁没有罪名给他们安了。
朱棣削藩和朱允炆最大的不同是,朱棣削藩不是把你往死了整,他知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所以他不是直接把你贬为庶人,而是只削去兵权,失去造反的资本。至于封地、爵位俸禄之类的,那是你该得的,老老实实当个地主就行了。这样,你我都还是好兄弟。
而且从那以后,亲王不得参加战争,就连自己府上的卫士训练,也是由朝廷全程负责。可以说,朱棣这是把全部的路都堵死了。
朱棣削藩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要想打倒某人,你必须要有过强的实力,朱棣要是没兵,削藩也不会成功。二,没有永远的兄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为了利益,暂时的忍让和退步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胸襟所在,更是城府所现。三,在没有足够覆灭一个人的能力之前,最好不要逼人太甚,必要的甜头也是缓兵之计,再不济也要做好口头上的应允。
杀人不能诛心,最好的诛心方式,是让他望而却步,到最后失去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