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想必很多人都不会对这这一句歇后语感到陌生。
黄连作为流传千古的一味中草药,与它有关的药典记载不胜枚举,更是成为了第一批大量人工种植生产的药草之一。
如今,对于野生的黄连,已经被录入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中,成为了保护植物。
今天笔者要分享的这一种,名为岩黄连,也有人称呼它为土黄连、岩胡、菊花黄连、鸡爪连等等。
01岩黄连和黄连的区别
虽然名字中含有黄连,但是岩黄连与黄连却并非是同一个品种。
科属不同
大家所熟知的黄连是属于毛茛目毛茛科(唐松草亚科)、黄连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而岩黄连则是罂粟目(罂粟亚目)、罂粟科的多年草本植物。
形态不同
黄连的根茎为黄色,时常会存在分枝和茂密的根须。它的叶子是卵状三角形、属于三全裂,且中央裂片的卵状呈现出菱形形态,羽状裂纹较深。
叶片边缘存在锯齿,且叶面质地为坚纸质,柄长在5-12厘米范围内;黄连花期为每年的2-3月,果期为每年的4-6月。
至于岩黄连则是主根发达、十分粗大,茎一般在1-3,分枝较少,其草木高度为30-40厘米不等,乃丛生植物。岩黄连的叶片轮廓为三角状,叶面裂纹为羽状全裂,柄长较黄连更长,为10-15厘米(叶片与叶柄等长)。
功效不同
黄连与岩黄连都属于味苦和性寒的草本植物,虽有相同之处,但二者在药用方面的功效却是迥异。
黄连归属心肝脾胃胆以及大肠经,主要用于清热祛湿、败火解毒,对应病症则是呕吐吞酸、泻痢、黄疽、高热神昏、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痈肿疗疮、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等症状。
而相较于黄连,岩黄连则是归属胃、大肠经,主要用于应对肝炎、口舌糜烂、腹泻、腹痛、痔疮、火眼、目翳、痢疾,有着止痛止血、清热利湿等功用。
光从药效上来看,这二者便不能被混为一谈。
02岩黄连的介绍
目前,岩黄连主要分布的区域位于我国的广西、云南、甘肃、贵州、四川、江西、湖北等地,由于目前对于它的人工培育技术并没有发展成熟,而野生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岩黄连依旧是一种较为珍贵稀有的药材。
关于岩黄连的相关记载,在《广西中药志》、《广西药植名录》以及《贵州民间药物》等药典中有着相关记载。
岩黄连这种植物一般都生长在丘陵和山地林下,位于岩石的缝隙之中,如果在野外看到了这种植物,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采摘手法。
因为岩黄连的枝干和花都十分脆,稍有不慎就会损坏岩黄连本体,而岩黄连本身又是全草入药,因此在采摘时保证其完整性十分有必要。
03贵州准备种植人工岩黄连
贵州当地的相关从事人员发现,当地的一种食用菌的废弃菌棒,十分适用于作为种植岩黄连的优质养料,从年开始,杨臣便开始筹备利用这种食用菌废弃菌棒大规模种植岩黄连的相关事宜。
日前,他们已经成功培育出了盆仿野生岩黄连,成功解决了岩黄连种子的问题。而根据实验证明,那种食用菌的废弃菌棒切确极为适宜用作岩黄连的栽种。
市面上,一斤岩黄连的干货能卖至上百元,根据鼎新乡长丰村村民谢远秀所陈述:“以前种植食用菌,没工作的时候要休息两个月左右。现在种植了岩黄连,在食用菌成长的间隙,我们可以做岩黄连的种植、除草、采收等工作,一年到头都有钱赚。”
这种变废为宝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无疑能够大力促进贵州当地群众增收,将岩黄连变为他们的“致富宝”。
04总结
其实,除了药用价值之外,如今也有不少人将岩黄连作为盆栽种在家中,这样不仅能够陶冶情操,种出来的植物同样也十分实用,相当于是一种经济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皆备的一种植物。
如果是自己家种的岩黄连,就可以将其洗净之后研成末直接吃,或者是切片加工后用于泡水制汤。
除了上述两种吃法之外,岩黄连同样也可以制作成药酒,既能口服,又能外用于止痛止血,当岩黄连被做成药酒之后,通过酒精的护发作用,它的药效也会发挥得更快、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