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山海为远,牵手共战贫困。在东西部对口帮扶的“大合奏”中,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结为“对子”,唱响了一首激越悠扬的奋进曲。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豆干制作技艺是利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柏杨镇永兴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庄永凤和老伴儿李先信自小学得一手制作豆干的手艺。年搬迁到此,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又没有场地、设备,老两口只能在外打零工。随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在这里落地,楼下的“网红街”兴起了26家豆干作坊。年9月,老两口在街上免费获得了一间店面和一整套机器设备,又干起了“老本行”。庄永凤说,现在她一天能挣两三百元,节假日挣得更多。
从北部的建南镇、柏杨坝镇,到中部的利川市区、汪营镇、凉雾乡、元堡乡,再到南部忠路镇、毛坝镇,利川市处处可见萧山区的“帮扶足迹”。年3月,萧山区与利川市签订结对帮扶协议,近四年来,萧山区已累计投入对口帮扶专项资金1.亿元,输出专业技术人才93人次,实施帮扶项目98个。
今年4月,利川市退出贫困县序列。帮扶本始于扶贫,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今年8月,萧山区和利川市召开联席会议,提出“两地携手,共奔小康”新打算,不断催生新动力,拓展协作新空间。
“近四年来,我们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思路,与利川市共同探索创新扶贫协作思路和机制,结对帮扶关系不断深化。”萧山区挂职干部、利川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建华说,“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的背景下,两地*府、企业等将开展全方位对接、多层次协作,东西部之间协同发展将更加紧密。”
转换发展思路
扶其根本,扬其所长
在利川市区,有一家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商务会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型酒店——利川时代开元名都大酒店。年3月,该酒店正式运营,短短几个月,就成为利川酒店服务业标杆。
利川是巴楚文化的交汇之地,是民歌《龙船调》的故乡。腾龙洞、水杉树群、大水井古建筑群落、齐岳山、星斗山等构成了利川旅游的“金名片”。利川市森林覆盖率达63.85%,夏季平均气温21.37摄氏度,是避暑的好去处。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是利川市脱贫奔小康的不二选择。
为此,当地企业斥资5.7亿元新建了酒店,却由于缺乏大型酒店管理经验,长达十年无法开业。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后,浙江开元酒店集团公司选拔委派13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1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前来从事酒店管理。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和汛情影响,平均客房入住率也达70%以上。
初冬,记者来到凉雾乡诸天村,被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所吸引。投资万元的全自动恒温玻璃大棚内,人们忙着将西红花(俗称“藏红花”)种球的侧芽和外衣除去。基地的田地中,工人们翻地、起垄,再将剥好的种球埋进土里。由于年平均气温较低,加上种植管理粗放,过去当地老百姓只种一季粮食,亩产效益很低,仅诸天村就有贫困人口多人。可在萧山派驻利川工作组看来,这里气候凉爽,又有清江水源流经,是种植西红花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全国西红花种植面积才几万亩,每克花丝售价元都供不应求。
年,萧山与利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进浙江阳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利川凉源农业合作,建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总投资万元。基地负责人吴*权告诉记者,园区引进的10万余株西红花种球已成功试验育苗,计划今后免费发放给农民,在周边村庄推广种植至0亩。农民在冬季种下种球,来年春天挖出来由公司回收,送到温室大棚培育花丝,“冬闲田”的亩均收益可达到1万-2万元。
以上两个项目,是萧山区帮扶思路的集中体现,吴建华总结为“扶其根本、扬其所长”,他说:“贫困地区谋求发展,方向在哪里?‘无工不富’,可盲目发展工业,前期资金投入大,若后期无法形成产业集群,效益反而不高。利川市自然景观优美、农特产品丰富,这正是其发展潜力所在。萧山区就是要将‘本土优势’发挥到极致,不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帮助利川市建立起核心产业链,取得行业话语权,从而持续提升造血能力,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将产地优势转化为产能优势,需要改变过去粗放的经营方式,逐步培育丰富的产业业态。两地*府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具体实践中,不仅需要资金、技术的大量投入,更重要的是让人才、理念、品牌等“软”实力落地生根。以对口支援、招商引资等为抓手,萧山区推动这些宝贵的生产要素不断向利川市富集,循环产业园二期建设项目、大黄产业园项目、香菇产业园项目等一大批扶贫项目建成投产。
从源头提质增效
“精准滴灌”特色产业
近年来,利川市茶叶、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稳步提升,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萧山区帮扶工作组不但将帮扶资金精准“滴灌”到带贫效应显著的特色产业中,还着重培育有机农业、循环农业、数字农业,以从源头提升农产品质量。
忠路镇有“贡茶之乡”的美誉。年,谢文英来到忠路镇杨家坡,成立嘉润茶叶有限公司,开始了建设有机茶园的探索。如今,公司不仅通过了中国、欧盟、美国等地的有机认证,还申请了国际有机农业领域的最高标准体系——德米特认证。
谢文英告诉记者,茶园是一个生态循环系统。茶园养殖了牛、猪、鸡,茶树所用的肥料是将牲畜的粪便、茶园里的杂草等进行堆肥制成,动物吃的是茶园里种植的黄豆、玉米等作物。香草园里,种植着蒲公英、刺荨麻、洋甘菊等香草。公司经常邀请印度、德国等地的专家,来教授如何将香草与动物粪便、牛角、牛膀胱等混合,制作“CPP”“”“”等制剂。
为了帮助嘉润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萧山区投入帮扶资金万元,为其建设茶叶追溯体系。施肥、修剪、锄草……从种植到采摘、加工、检测、包装,每一盒茶叶经历的每个流程都清晰可见。
在茶园的16个长期工人中,有14人是贫困户。“‘CPP’是坑肥,‘’是叶面肥,应早上施肥,‘’可以改善土壤,下午施用更有效……”说起茶园的经营管理,钟益祥津津乐道。在茶园工作,工人们不仅能获得每年3万元的收入,还学会有机肥料制作、机械操作等知识、技术。
“下一步,忠路镇将在全镇5.5万亩茶园逐步推广有机种植,打造‘全域有机’。”忠路镇扶贫办主任黄兴祥说,嘉润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将发挥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
黄连、大黄、何首乌都是建南镇的道地药材,尤其是鸡爪黄连,产量占全国的30%。过去由于没有加工厂,农民只能在自己家里简单加工,费时费力,品质也参差不齐。
年,陈诚、陈前兄弟俩回乡创业,镇*府牵头落实了土地,萧山区投入帮扶资金万元,顺利建起了黄连加工厂。工厂为农民代加工药材,也就地收购,没有了中间商,每公斤收购价比之前贵了7-8元,相当于平均每亩地增收0元到1元。对于贫困户,加工厂还减免每公斤1元的加工费,每公斤收购价提高2元。此外,与所有萧山区援建的产业扶贫项目一样,工厂每年要拿出投资额的6%交给乡镇*府,发展公共事业。
是责任也是情怀
形成广泛的社会参与协作
元堡乡兴场村属喀斯特地貌,长期以来,村民们只能去村部的一口小水井挑水吃。年,萧山区投入帮扶资金80万元,钻出3口井、建起1个立方米的蓄水池,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余户0余人的喝水难题得到了解决。
在建南镇箭竹溪片区,一栋崭新的卫生院大楼于年底投入使用。萧山区投入帮扶资金万元用于采购设施设备,并协助引进传化集团万元建设资金。新卫生院设有90张床位、17位医务人员,新增了彩超、DR等医疗设备,惠及周边10个行*村及附近乡镇2万余人。
在98个帮扶项目中,民生类项目占53个。萧山和利川的扶贫协作更是一场广泛的社会动员,双方有10个乡镇结对、11个结对村、16所学校结对、7所医院结对,21家萧山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与利川贫困村结对。
陈元江是萧山十中的一名高级教师,5月7日来到利川一中挂职,正赶上学校封闭管理,只有高三年级住校上课。陈元江组织开展了一场师生团建活动,缓解紧张的备考气氛。恢复授课后,他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为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培训,并发动身边的人援助优秀贫困学生,目前已联系多位爱心人士与利川一中12名高一学生结对。
今年4月初,疫情后的湖北省刚刚恢复交通,萧山区派出的医生们就匆匆踏上前往利川的旅程。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周金锋来到利川市妇幼保健院挂职,推动开设了妇科内分泌门诊,并手把手教授当地医生实施妇科微创、产钳助产等手术。医院挂职的徐霞萍对全院护理人员开展在职培训,实现护理操作统一标准、同质化管理。徐霞萍告诉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护理专科门诊即将开设,糖尿病人、肿瘤病人等需要长期治疗、护理的人群,将由专科护士提供专门的服务、指导。叶美艳从前任挂职干部刘杰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开展“重塑人生脊梁”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利川市已有19名脊柱畸形患医院手术,这些贫困残疾人,从此自信地挺起了“人生脊梁”。
当记者问起医生们,每季度回一次家想不想家时,医生们说,来到利川挂职交流,既是一项责任,更是出于自己的情怀。近四年来,萧山选派到利川开展支医支教活动93人次,利川派出教育、卫健人员到萧山开展交流学习人次。硬件设施改造、人才交流、发动社会力量资助,双方不断深化合作,为利川市的社会事业加油助力。
惠游湖北怎么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