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君说
“阿冷”和“阿湿”要来了!
你添衣带伞了吗?
据“广州天气”,
预计今天(3月22日)中午开始,
广州将迎来6~8℃的降温,
还伴有雷雨天气
这轮降雨降温预计会持续一周以上
↓↓↓
湿冷天气下,
人体常常会出现疲乏、
头面油腻、大便粘腻等情况,
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醒目的“老广”,
已经早早把祛湿提上日程啦。
不过,祛湿也要讲究对症噢,
有约君为你梳理梳理——
湿冷天“周身不聚财”?
祛湿要对症
一到这个时节,尤其是湿冷天,你是不是也有全身酸困、乏力、嗜睡、没有胃口、头面油腻、大便粘腻不尽等“周身不聚财”(浑身不自在)症状?这,说明你很有可能体内惹湿了。
这个时节多吃些健脾胃、去湿的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做好防潮措施;注意饮食调理,不能吃霉变不洁和生冷食物;少吃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多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保持均衡营养、清淡饮食,就可以避免消化系统的疾病。
对此,中医可通过“内服外用法”来祛湿。不过,这个“湿”该怎么去,也是讲究对症的。
内服法:
利用药食祛湿是最常见的方法,但有些人祛湿采用的食材有时却不对症,效果也就不理想了。所以祛湿前,建议先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健脾祛湿:此类食材和药材有帮助脾胃运化水湿的功效,比较平和,适合人群广,特别适合于脾虚体弱的人平时慢慢调养。如:茯苓、白术、扁豆、芡实、莲子(去心)、薏苡仁(炒后不会太凉)、山药(宜用干品)、豆芽等。
清热祛湿:此类食材和药材相对偏凉,适合于口苦口臭、大便粘腻难解、尿黄湿热较重者,脾虚体寒者不宜多吃,如冬瓜、茵陈、溪黄草、木棉花、鸡蛋花、鸡骨草、车前草、蒲公英、蛇舌草等。
芳香化湿:此类药材有促进脾胃运化、醒脾开胃的作用,可以煲汤、做菜多用,也可以做成香囊佩戴。如选用砂仁、豆蔻、草果、藿香、佩兰等。
(文末还有应季食方推荐~)
外服法:
1.穴位按摩、艾灸:按摩、拍打曲池、阴陵泉、委中、丰隆等穴位有祛湿的功效。艾灸对于寒湿较重的人更为适合。
2.拔罐、刮痧:可以疏通体表经络,激发脏腑气血流通,促进湿气排泄。
3.泡脚:春季湿气加重,真菌繁殖,要提防脚气“蠢蠢欲动”。不妨试试泡脚,常用药材包括苦参、地肤子、花椒、黄柏等。
不要过早减衣注意关节保暖
除了如何食疗祛湿,还有几个方面也要特别注意。
春分至清明这段时间,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前一天可能还在吹风扇、吹空调,后一天就得穿上风衣外套了。虽然南方已绿意盎然,但可别忽略“倒春寒”的威力。寒气最易伤肝阳之气,所以春天不要骤减衣衫。
年老体弱者,减衣服尤应审慎,特别是要保持躯干和下肢的温暖,防止感冒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
中医的观点认为,多雨的天气容易使得湿、寒邪侵入关节,经络痹阻,出现四肢关节酸胀肿痛、麻木、不能伸屈等症状。因此,应谨防湿气上身,注意不要淋雨,避开潮湿的环境,避免感受湿邪。
另外,雷雨天应避免出门,可在室内练练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雷雨天谨防皮肤病
阴雨天的温度和湿度都适合真菌的繁殖,容易患上皮肤病或使原有的皮肤病发作。一旦皮肤浅层被真菌感染后,可引起足癣、手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皮肤病。如果出现皮肤发痒、红肿等症状,最好不要用手乱挠,更加不要乱用激素类药物。
尽管阴雨天容易患上皮肤病,但如果做好准备工作,还是可以将患病几率降低的。例如,皮肤沾到了雨水,不论雨水是否干净,都要及时擦拭掉,有条件时要尽快用干净的清水冲洗皮肤。
阴雨天最好不要光脚穿鞋子,也最好不要穿露脚趾的鞋子,尽量穿着透气性好的鞋子和袜子。
尤其是脚部有皮肤病的人,要远离雨水的侵袭,晚上回家要用温热的水洗脚。如不慎湿脚,要及时擦干水,保持脚部干爽。
脚底容易长水泡的人,洗脚要忌用碱性肥皂,洗脚水可加些醋,保护好皮肤表层。鞋子要保持干燥,把鞋放在通风处,也可用干燥剂等用纱布包好,放在鞋内吸潮气。
四道应季食方推荐
紫苏茶
做法:紫苏叶10克。将紫苏叶晒干、研末,再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点评:行气、解表散寒,适用于鼻塞流涕、畏寒、全身肢节酸痛等。
*参淮山瘦肉汤
做法:*参10克、云苓10克、淮山15克、芡实15克,这四味药材中选择1至2味煲瘦肉汤喝。
点评:有饮食不消化、肢体困重、尿少、苔厚腻可喝此汤,有助健脾祛湿。
茯苓薏苡仁瘦肉汤
做法:薏苡仁30克、茯苓30克、瘦肉克、生姜数片。薏苡仁、茯苓洗净后稍微浸泡备用;瘦肉洗净后切块,与其他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加入毫升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点评:清热利水、健脾祛湿、健脾和胃。尤其适合舌淡苔白、大便黏稠的人群。
绵茵陈鲫鱼汤
材料:茵陈30克,鲫鱼克,姜3片、蜜枣3粒。
做法:茵陈洗净,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用大火烧沸,转用中火熬煎20分钟,去渣。鲫鱼洗干净,煎至两面金黄,加姜片、蜜枣、茵陈药汁,用中火烧沸30分钟,放盐调味即可。
点评:清热祛湿,利水退黄。绵茵陈能入肝胆脾胃经,具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效,但茵陈性微寒,故脾胃虚寒、气虚便溏者不宜单味大量服用。
整合自广州日报、健康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