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脉证并治第八
热之为病,有外至,有内生。外至可移,内有定处,不循经序,舍于所合,与温相似,根本异源,传经化热,伏气变温,医多不晓,认为一体,如此杀人,莫可穷极。为子条记,传与后贤。
[译文]热邪造成的疾病,有外界因素引起的,也有内因引起的。外因引起的热病会转移,内因引起的热病有固定的位置,不按照六经顺序传变,存在于相应的部位,热病与温病症状相似,但根本原因不同,传经化热,伏气病会变成温病,普通医生多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是相同的,如此以来,误诊误治等同于杀人,不可胜数。为此列出以下条辨,传给那些贤能的人们。
热病,面赤,口烂,心中痛,欲呕,脉洪而数,此热邪干心也,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
[译文]热病,满脸通红,烂嘴角、口舌生疮,心中痛,想呕吐,脉洪而数,这是热邪干心,黄连黄芩泻心汤主治。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黄连三两黄芩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热病,身热,左胁痛,甚则狂言乱语,脉弦而数,此热邪乘肝也,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主之。
[译文]热病,发高烧,左胁痛,甚至狂言乱语,脉弦而数,这是热邪乘肝,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主治。
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方
黄连二两黄芩三两半夏一升猪胆大者一枚(取汁)
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三升,去滓,纳胆汁和合,令相得,分温再服。
热病,腹中痛,不可按,不能俯仰,大便难,脉数而大,此热邪乘脾也,大黄厚朴甘草汤主之。
[译文]热病,腹中痛,不可按,也不能弯腰和向后仰,便秘,脉数而大,这是热邪乘脾,大黄厚朴甘草汤主治。
大黄厚朴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厚朴六两甘草三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升,得大便利,勿再服。
热病,口渴,喘,嗽,痛引胸中,不得太息,脉短而数,此热邪乘肺也,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主之。
[译文]热病,口渴,气喘,咳嗽吐痰,疼痛扯到胸中,不得叹气,脉短而数,这是热邪乘肺,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主治。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方
黄连一两石膏一斤碎(棉裹)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热病,咽中干,腰痛,足热,脉沉而数,此热邪移肾也,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主之。
[译文]热病,咽中干燥,腰痛,脚热,脉沉而数,这是热邪移肾,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主治。
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方
地黄半斤黄柏六两黄连三两半夏一升(洗)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生、克、乘、侮的关系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解释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作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解释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
相乘指相克太过,如木乘土,即木克土太过;
相侮指反侮,亦称反克。)
白话注解说明
本人是民间中医爱好者,在学习中医经典中发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非常好的一个珍贵版本。南阳医圣祠里的镇馆之宝就是白云阁《伤寒杂病论》(与桂林古本出自于同个版本)。这本书是张仲景第46世孙张绍祖贡献出来的家传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但学术界关于它的争论很多,所以关于它的注解基本上找不到,没名门大家对这本书进行系统的注解。对于没有一定医学基础和古汉语基础的初学者来说,确实晦涩难懂。为此,本人就对这本书进行一个简单的白话文注解,以帮助现代自学中医者理解古文。本次以段译的形式,一段原文,一段译文,对于处方部分没有做注解。本次白话文注解,首先以网上流行容易查到的宋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译文为主要参考对象。两本书都没有的内容,则由郑州民间中医爱好者刘建*(
故乡的云)完成白话文注解工作。书中带有“[译文]”标记和“()”括号内的内容,均为刘建*所写。整本书在注解过程中,参考了《南阳林山注解·白云阁·伤寒杂病论》、倪海厦注解《人纪·伤寒论·金匮要略》和黄竹斋《伤寒杂病论会通》;六气主客等部分,参考了钱婷婷《黄帝内经·素问》的译文。在此对参考过的网站、文献和提供帮助的前辈表示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亦可将错误之处指出,让我们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本资料可以自由传播,但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民间中医爱好者
故乡的云.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