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锦随玉指添春色,文旅融合路更宽云南网
TUhjnbcbe - 2023/7/13 21:07:00
北京治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525899.html

在保山市龙陵县,可以前往平达乡黄连河村傈僳族服饰博物馆感悟傈僳服饰文化的风采,到勐糯镇大寨社区体验傣家织锦染织的神韵,在木城乡乌木寨彝族香堂人“太阳花”合作社一览刺绣的俏姿……一条条文化遗产游径正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打卡”地。

傈僳族手工芝麻布王佳凤摄近年来,龙陵县探索出一系列文旅融合新模式、新路径,着力培植文旅融合产业链,令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全县有省、市、县三级名录项目51项,省、市、县三级代表性传承人56人。为促进非遗与旅游资源“无縫对接”,该县着力打造非遗旅游线路,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村寨)、进景区等活动。全县有32个村(社区)建起了村情(非遗)展室,探索到用“科技+互动”“实物+体验”“情景重现”等方式让文物“活”起来,推出一批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文旅项目。

傣锦纺织王佳凤摄每到周末,黄连河村傈僳族服饰博物馆(生产作坊)外停满了旅游车。馆内展台上,以红、黄、蓝、绿、白五色丝线(布料)制成的色彩斑斓的衣服、挎包、荷包等10多种产品令游客爱不释手。衣裙上的刺绣作品,构图严谨而不失洒脱,清丽柔婉而又设色典雅,在整体造型和细部变化上都是创意和趣味的结合,饰花缀纹活泼素雅,几何纹、花鸟植物图饰色彩绚丽多变,古韵犹存,特色浓郁。“我们这山区偏远,以前没什么人来。”土生土长的傈僳族绣娘刺绣技艺传承人余招娣说,现在,黄连河成了“网红”景区,傈僳族服饰产品订单不断,前来购物的游客络绎不绝。“我希望古老的的傈僳族刺绣技艺走出大山,成为年轻人喜欢的‘非遗网红’,让更多的人了解傈僳族服饰文化。”

上海华东师大师生到黄连河调研傈僳族刺绣和非遗文化王佳凤摄如何“解锁”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融入旅游,把更多少数民族群众吸纳到旅游产业链上?近年来,龙陵县以沪滇合作为抓手,先后引进资金多万元,以“支部+公司+合作社+非遗文化+电商+农户”的模式,发展傣、彝、傈僳族服饰、刺绣、织绵、染织等产品,产品由盈江县边陲文化有限公司包销,让贫困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使过去的生活技能,成为脱贫致富技能。分别在勐糯镇大寨成立了傣韵织锦专业合作社、平达乡黄连河村民族服饰专业合作社、木城乡乌木寨村彝族太阳花刺绣专业合作社,各个合作社建立了产品展示台、体验室,电商平台及服饰“草根莫特”,为游客提供“可观、可学、可游、可玩”的体验式旅游产品,为非遗传承注入了内生动力,也为旅游业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传统的“指尖技艺”派上了用场,共吸纳余名少数民族妇女入社,带动1余名妇女依托合作社从事“指尖经济”,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

黄连河民族服饰专业合作社王佳凤摄“傣锦是一种纯棉(麻)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特色,不褪色、不起球、不卷边,舒适透气吸汗能力强,是傣族劳动人民用原始的纺车、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纺织而成。”社区干部介绍。隆冬时节,走进勐糯镇大寨傣族村,传来时起时落的机杼声。厂房里,年逾古稀的“织娘”和年轻的傣家时装女模同台献技,傣寨的“非遗”技艺透出“国际范儿”。年8月,龙陵县傣韵织锦专业合作成立,建起了厂房,购置土织机30台和部分染织刺绣设备,吸收60名傣族妇女进行手织锦及刺绣生产,生产的10余种产品由盈江县边陲文化有限公司包销,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织娘们收入不错,心情也不错。

“我们用原始的木纺车、木织机,一梭一梭纯手工纺织,从采棉(麻)到成布,大大小小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每一块傣锦,都凝结着传统与专注。”说起傣锦,杨新芬深情地说。杨新芬是傣家染织的“大咖”,拜在她门下学艺的徒弟达20多人。这次被合作社聘为技术总监,杨新芬把“工匠导师”的角色演绎得风生水起,为合作社制定了产品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开展了染织刺绣培训,把自己的绝活儿传授给姐妹们。

老艺人传授刺绣技艺王佳凤摄“卖傣锦,更是在卖文化。”杨新芬说,傣锦作坊在大寨民族风情园内,紧挨着非遗文化展馆。大寨是3A级景区,来的游客很多,形成了傣锦加工、文化展示、游客体验、优质农产品展销、傣家风味小吃为一体的民族风情园,让游客大饱眼福和口福。”

木城乡乌木寨村龙陵县太阳花刺绣专业合作社的电商平台上,傈僳族绣娘余永兰正在点击鼠标进行线上交易,柜台上陈列着社员加工的彝族、傈僳族服饰及10多种刺绣产品。小余介绍:“通过“合作社+绣娘+电商”的模式:把刺绣产品销售出去,现在网上销售很火,产品供不应求。”年4月,在县、乡妇联的支持下,余永兰牵头成立了刺绣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户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开办了微店,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到全国60多家旅游商品专卖店,提取5%的费用作为合作社集体基金,社员的“指尖技艺”派上了用场,有了稳定的收入,62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

龙陵县把文化遗产游径作为盘活文化遗产、推动全域旅游的新举措,着力打造抗战文化、温泉养生文化、黄龙玉文化“三大品牌”,还推出了10余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红色资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等串珠成链,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探奇揽胜,火了一方经济,产业贡献率正在释放出来。

云南网记者杨苑通讯员雷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锦随玉指添春色,文旅融合路更宽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