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和记录记同有班第七次大课ldquo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418/4611065.html

3月20日,我们四届同有班迎来了三和书院安排的第七次大课,从屏幕里看见到刘力红老师状态还不错,春分日心里觉得格外温暖。

昨日,龚琳娜老师给我们补了满满的音乐能量,见第二篇《三和记录|龚琳娜老师:唱歌是为了激活所有的生命VS声音也有根》,今日刘老师又继续和我们探索。

1.如何为疫情更主动地做点什么?

作为一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医人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记得三和同有班的期中考试,有道填空题里考的是这句话后面的一句,答案是“避其毒气”。也就是我们首要可以做的。

其次,要给家人和信任的朋友宣传中医的思维方式,用行动去证明我们可以有力地预防,让每个人都成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比如行有余力,记录发文,转发分享一些有用的讲座,让有缘人感受到中医的魅力。有机会去体验更多非药物疗法,只要坚持就能看到疗效,也能更好地为打好疫情防控战役,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2.天地化生,探索生机

刘老师在第二天的大课上提到一个药理学的难题,比如*连这味药和提炼出来的*连素的区别,“提炼出来的*连素用着用着发现很快没效果,这是因为它内在没有一个顺应万变的机制在里面。”

《*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又曰:“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老师用一个简单“水能灭火”的例子,让我对生机的“机”有了新的认识,万变不离其宗啊!

刚开始读《神农本草经读》时还好奇过,每一味药后面都是先说气味如何,为什么要先说?而且“气”和“味”不是用逗号隔开的。比如细辛这味药,“气味辛、温”,它是用的顿号隔开的。“辛”是“五味”之一,“温”意味着“五气”之一。我想“气”和“味”,再有《内经》的佐证,它们的关系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也就回到了我们“天地人”的主题上了。

这还让我想起了去年去丹霞山旅游时,在当地导游带领下参观巴孖园铁皮石斛科普学堂,负责人朱叔叔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巴孖园内红石绝壁上的石斛,他说:“我这里的石斛,你看,是能看到阴面和阳面的,它的颜色不会像外面买的石斛颜色那么均匀,那些大多数都不是野生的。”

一番话让我们恍然大悟。

有阴有阳,有天地之气,有生机的产物。

张隐庵曰:“石斛生于石上,得水长生,是禀水石之专精而补肾。味甘色*,不假土力,是夺中土之气化而补脾。斛乃量名,主出主入,能运行中土之气而愈诸病也。”

楼宇烈总结得好:“万物都是秉天地之灵气而生的,所以它们这个气息都是相通的。但是万物可以说是各秉一偏,人秉的是全体的气,万物都是偏气。所以在运用中草药时,一定要注意,它是属于哪一个性。那么你现在身体上面,因为亏了哪一个,因为生活的不规律,哪个缺了,那么就要用这个来补。”

感恩刘师的分享,让我对万物化生,以及“气味”都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从中也思考更多关于三和书院的“生机”,不是为了教授一方一术,而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方能走得更远!

阅读原文,可查看三和书院相关报道~

银玲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_^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