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方能治疗肿瘤么 [复制链接]

1#

经方指的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这些方子之所以被称作经方,是因为其辩证细腻、组方严谨、疗效确切,被后世称之为“经方”;在仲景以后的一千多年中,经方的临床应用,结合实际的病情特点,在伤寒辩证思维的指导下,又演绎出无数个新的药方,对中医临床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因此,《伤寒杂病论》也被称作“方书之祖”。

这里我想给大家说的是,虽然名字叫《伤寒杂病论》,但是方子的治疗范围,可不仅仅局限在伤风感冒上,诚然,治疗外感病确实是拿手好戏,可以说药到病除,效如桴鼓,覆杯而愈……一点都不夸张。现代中医临床中,内科常见疾病,例如慢性消化性疾病、呼吸疾病、虚劳病、妇科疾病、代谢性疾病,经方仍然有广泛的应用,古方治今病,若辨证准确,无不起效,这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当然了,也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对医者的辩证思维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那么问题来了,经方这么强,能治肿瘤么?

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想到了本科毕业的论文设计,简单说,就是从真菌中提取一种化学物质,然后注射到预先造模感染肝癌的小鼠身上,再去对比观察这种化学物质对小鼠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其实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思路大概也是这样,不管是手术也好,放化疗也好,目的都是找到身体里的“敌人”——肿瘤,切掉或者杀死。

从这个思路来回答经方能不能治疗肿瘤的问题,我想答案不会太乐观。经方的药物种类很少,常用的那几种如麻*、桂枝、柴胡、生姜、大枣、甘草、*参、附子之类,按照我本科毕业设计的方法去验证抗肿瘤活性,大抵是失败的。我又查了一下他们的化学成分,又查了经方(比如小柴胡汤、桂枝汤、四逆汤等)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这方面鲜有提及。所以,用经方硬碰硬去面对肿瘤,和肿瘤细胞刺刀见红、尝试去杀死肿瘤细胞,这样的实验,经方会败的毫无颜面。看看中药抗肿瘤的那些“红人”吧:干蟾皮、七叶一枝花、南方红豆杉、蛇舌草、山豆根等等,个个都是经历过“化学成分提取—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临床实验”,最后被认证有杀死肿瘤细胞能力的“真正勇士”。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经方不适合肿瘤治疗呐?

说到肿瘤,要清楚肿瘤患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多数时候,患者面临最大的考验,是肿瘤对身体带来的灾难性痛苦:长期低热、自汗、疲劳乏力、失眠、疼痛、食欲不振、呕吐、咳嗽胸闷、胸腹水……这些继发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赶紧解决。怎么解决?这里就有经方的用武之地,比如低热,可以上桂枝麻*柴胡,胸腹水可以在五苓散、陷胸汤、十枣汤、猪苓汤之类里辩证,还有失眠,时间久了会出现肿瘤患者常见的抑郁和焦虑,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者*连阿胶汤都可以作为备选方案……兵来将挡、水来土囤,见招拆招,把这些症状控制住了,患者身体感觉舒服了,胃口开了,睡眠好了,心情开朗了,谁能否认这不也是在治疗肿瘤?

相反,有些所谓的专家,看到肿瘤患者,根本不用辩证就开方子,甚至搞出来一堆所谓的固定方、经验方,什么方治疗什么肿瘤,特别令人不解。难道同类肿瘤,就有一样的症状表现?再说了,治疗肿瘤的处方,人人都用上七叶一枝花、红豆杉之类的抗肿瘤药物,中药煎剂的抗肿瘤成分,其浓度或者活性,难道比化学药物紫杉醇效率高?更有一些同行,专爱看复杂性疾病,其中原因也值得细品,这些病,不管是现代医学临床还是患者或者家属,都不太乐观,于是就有了这些聪明人的生存空间。

从临床实践看,经方在肿瘤治疗领域,有很大的作为,但是并不是科研和临床的重点方向,一方面经方对医者的辩证要求极高,一方面经方作为人人皆知的内容,新颖性不够,不好出成果,但是对于肿瘤的临床治疗来说,永远不会过时。

李卫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