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溯源湘鄉茶近一年的時間裡,從縣志到圖書館再到檔案館,能找到的資料並不多,便先從湘鄉茶廠和湘鄉茶場著手了。目前这兩個國營茶廠早已撤出市场,我们找到了當時的書記、廠長、技術員等相關人做了一次拜訪。潘建新老师从学校毕业在茶场做茶樹培管,一年後轉到生產技術員。茶廠解散後,年入股湘鄉市茶葉公司,後創建湘龍茶業至今40年。做了一輩子的茶,從種植到生產潘老師對於茶行業近幾十年的發展和現狀有自己獨到的角度和建議。什么样的茶不能喝,他有話要講。“普通消費者對商品不懂,好比我們對玉器不懂就不知道什麼是好的。超市的大米打蠟好看,消費者大多會選擇這種米,以至於沒有打蠟的米無人問津,市場需求和生產方向總是矛盾的。茶葉在製作過程中打一點茶漿會讓條索更緊結,也有的放糖會讓表面更光滑,珠茶放一點糯米漿才圓,一粒一粒很漂亮,消費者也都喜歡。這些對人體沒有害處還都能接受,真正有害的是那些打激素的東西。春芽的單芽需要一定的積溫才能長成,需要很多天才可以,可為了賺錢便給它打激素,今天打了明天就能採摘。因為沒有給它時間累積內含物質,所以喝著也寡淡。這些激素的東西人體吸收到一定的量,身體容易出毛病,激素過度血管失去彈性,導致血管爆裂。速成的東西,總之是不太好的。”誠懇的真話不好聽,卻是大實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