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建客家巫氏宗祠,以宁化巫罗俊怀念堂最为 [复制链接]

1#

巫罗俊怀念堂(宁化)

巫罗俊怀念堂,坐落在宁化县翠江镇小溪村的小河边,是为怀念宁化(古称*连峒、*连镇、*连县)开基始祖巫罗俊所建的,原称“巫青州公祠”。此乃宁化以及播到海内外各地巫罗俊公后裔的总祠堂。

宁化开基一世祖为巫罗俊,乃巫人(乾公)八十三世后裔。巫罗俊,字定生,号青州。隋开皇二年()农历四月八日丑时生,唐麟德元年()八月十八日未时卒于宁化,享年83岁。东晋元熙二年(),其先祖巫暹避居山东兖州转徙剑津(今福建南平)。隋大业四年(),暹公之裔孙昭郎公率子巫罗俊奉祖骸从福建剑津迁*连峒开发。

清李世熊编著《宁化县志》卷首详细记载:“隋大业之季,群雄并起,其时土冠蜂举,*连人巫罗俊者,年少负殊勇,就峒筑堡卫众。寇不敢犯,远近争附之。罗俊因开山伐木,泛伐于吴,居奇获赢,因以观占时变,益鸠众辟土…贞观三年,罗俊自诣行在上状,言*连土旷齿繁,宜可授田定税。朝廷嘉之,因授罗俊一职,令归剪荒以效。而罗俊所辟荒界,东至桐头岭,西至站岭,南至杉木堆,北至乌泥坑…”

巫罗俊所辟土地包括宁化全境和明溪、清流、建宁的一部分,总面积达余平方千米。巫罗俊开“荒”、剿寇平乱、安民抚众、发展经济,使*连峒成为一方乐土。当年罗俊公开山伐木、泛筏于吴,就是在方圆约平方千米的石壁境内,促进了石壁地区的繁荣,吸引了大量中原汉人南下,为日后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和物质基础。

据《巫氏族谱》载,唐太宗曾先后封巫罗俊为*连镇将、镇国威武侯,赐尚方宝剑,荫袭三代。唐麟德元年(66),巫罗俊殁后,连同其柴、纪二夫人合葬于镇西天兴观竹筱窝(今县*府驻地)。唐皇降旨在此兴建“青州公祠”,祠内塑巫罗俊及柴、纪夫人神像。每年春秋,由县令亲临主祭,平时路过祠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必进谒。宋朝丞相文天祥为塑像撰文:“世以谱传,而不以像传,巫氏谱像灿烂,可历千百世而不替,子孙瞻前人之遗像,而不兴仰止之心者,未知有也。

宁化巫氏历来崇文重教,诗礼传家,名人辈出。唐时,罗俊子孙明甫、万宗、巫仁三代承袭*连镇将。仁公房十三世孙志荣,仕唐官别驾。志乾,官授山西平阳府正堂,为官清正,人皆称为“万家生佛”。罗俊十九世孙禧公,宋文学祭酒,敕授修职郎。景发,禧派长孙,仕宋为徽州知府、长沙太守。巫及,宋瑞明殿大学签书枢密院使,龙阁图光禄大夫。

智公房裔孙双瑞,字祥卿,南宋淳祐十年()庚戌探花,招为驸马经理诸*都督府大都督,光禄上卿。其弟必超,号雨岩,进士,吏部定读。巫三祝,明朝户部尚书。子有,明朝礼部尚书。子肖,明户部主事,为官清正,执法严明,世人誉为巫青天。明甫,明末任南海县丞,明亡后,不降清,以身殉职。

清朝有宜福、宜禊、宜禄均登进士第。宜福初任翰林院编修,出任上海道尹。宜禊先为庶吉士,后为苏州道尹。故三人“一门三进士,兄弟二翰林”美誉。清代武术家巫必达为少林俗家弟子,创巫家拳,在湖南一带授徒,创立巫家武术学校,至今有门人七代,门徒数以万计。

原青州公祠经历唐、宋、元、明、清,历千余年受当地百姓奉祀和各地各姓朝拜不绝,终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岌可危。年5月,台湾巫氏宗亲总会会长巫永福、理事长巫银棋、秘书长文贞等一行17人,来宁化寻根谒祖,向县*府提出修复祖祠的请求,并承担重建款的40%。此后,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和内地巫姓族人,也相继来寻根谒祖。

年经宁化县*府批准,在青州公祠原址重建“巫罗俊怀念堂”,共集资万元,历时4年,于年成。新建的怀念堂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前院殿,为钢混结构的仿古招梁穿斗式殿堂。大门为仿古牌楼,门楼正额题“平阳古族”,主体分上下两层楼,楼上门额悬“巫罗俊公怀念堂”匾,楼下门额悬“青州正气”匾。两旁楹联,整体设计新颖,飞檐斗拱,琉璃碧瓦,气势恢弘,雄伟壮观。正厅宽敞明亮,可容纳多人同时公祭。年,重塑的始祖巫罗俊及柴、纪夫人神像,高达2.63米和2.36米,栩栩如生、赫赫生威。

年“海内外巫氏宗亲联谊总会”成立,通过调查统计,巫罗俊后裔分布全国24个省个县以及海外17个国家和地区。他们除每年举行春秋二祭活动外,十八年中举行大型活动6次,参者人次,其中来自台湾、香港等地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的海外乡亲共多人次,加上平时接待的各地后裔共计余人次。近年来怀念堂大力倡导和开展新型祠堂文化,创建了“九室一栏一团”即:巫氏历史渊源研究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书画室、公民道德教育室、接待室、办公室、黑板报宣传和夕阳红艺团,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新型祠堂化活动。巫罗俊公怀念堂既是海内外巫氏宗亲寻根谒祖、敦亲睦族、展宗族传统教育、联谊交流的地方,也是进行文化、经济交往活动,传播先进思想、科学知识和公众娱乐休闲的好场所。

青州公祠(清流)

青州公祠,全名“青州巫公庄屋”,位于清流县嵩溪镇嵩溪老街,坐西朝东,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穿斗木构架,外墙由一竖二倒砖砌,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青州公祠建于清雍正十二年()。因巫罗俊在*连峒剿寇乱,辟疆土,*德可嘉,勋业彪炳,故唐太宗李世民授其“武侯”,令镇*连。巫罗俊卒后唐高宗李治赐建“青州公祠”。大门楼气势恢宏,上楷书“青州巫公庄层”各式花卉,水波纹砖雕贴饰。正厅神龛木精美绝伦,塑巫公罗俊及柴、纪二位夫人坐像,神龛上方黑底金字“青州正气”匾一块。石柱础为八角形仰覆莲纹、圆形两种。

由于巫姓后代繁荣昌盛,每年祭祀人众多,故后裔于清雍正年间(~)购置此层,加以扩建,作为“祭祖往来居贮之所”。

巫罗俊墓(清流)

巫罗俊墓位于清流嵩溪的*沙渡牛牯壅,造后唐同光二年(),清道光年间(~)重修。碑为花岗石雕刻,墓埕均长条石铺设而就,左方五子、五媳穴,青砖砌筑。整体建筑势宏伟,圆形封堆高16米,占地约平方米。离墓里许,有座“福潭书院”,为巫姓后人守墓祭祀之祠,建于后唐同光三年(),年岁既久,屡经兴废,现已重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