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消暑七方,助你清爽应对ldquo秋老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蓝字“药材会”→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导读:过了立秋便是秋日了?非也!气温居高不下,仍有暑热为患,速速进修下列七方以备时常之需。

中暑为炽热夏日,感于暑邪而产生的急性病征,俗称“发痧”、“中暍”。

临床症见,忽然晕倒,昏不知人,身热烦躁,气喘不语,牙关微紧或口干唇燥,大汗或无汗,脉虚数,或晕迷不醒,手脚抽搐等。

01

青蒿、石膏、麦冬、茯苓各15克,半夏、*连、甘草各3克,人参9克,竹叶10克。

上药水煎。

主治中暑大汗。逐日3次,服之。此方妙在用青蒿去暑,再加6克香薷,则暑气自化。

02

不蛀皂角、甘草末各适当。

皂角刮去黑皮,烧烟欲尽,用盆扣于地上,范畴勿令透烟。每用皂角灰30克,甘草末18克和匀,即成。

主治中暑。每服3克,新取水调下;气虚者,温浆汁调下。晕迷不省者,不过两服,即愈。盖中暑人痰塞关窍,皂角能疏利去痰故也。

03

藿香、白茯苓、香薷、苏梗叶各克,猪苓90克,厚朴(姜炒)、白藊豆(炒)、陈皮各75克,黑苍术60克,羌活、木瓜各45克,白术(土炒)、桔梗、大腹皮、半夏(姜炒)、泽泻、甘草(生)各30克。

共为细末,炼老蜜为丸,重4.5克,用朱砂60克为衣。

主治中暑身热头痛。每服1~2丸,用新取水或冰水送下。夏月酷暑,无病之人便服。

04

香薷克,茯苓克,藿香克,苏叶克,甘草克,木瓜克,檀香、丁香各45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4.5克。每料共得丸丸左右。

主治中暑。每服1~2丸,不拘时,用新井花水送下。神效。此药并能清暑,若夏月炎夏之时,不管男妇赤子,亦宜便服之,不成缺也。

05

绿豆适当。

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

主治中暑。1日3次。

06

皂角荚、细辛各10克,雄*2克,冰片1克,麝香0.1克。

上药共为细末。

主治中暑、晕迷。口服0.1克,日1~2次,另用一些,吹鼻孔内。

07

豨莶草、铁冬青各15克,钩藤90克,山芝麻30克。

上药共研为细末。

主治中暑。屡屡冲服5克,日4~6次。

注:详细调节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本草验方治百病》,易磊、李伟主编,中医古籍出书社出书,.10。

品牌流传

企业专访

投稿配合请增加:-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