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堂的娘对话》——写在清明节
作者:张振重朗诵:清雅臻言
此作品献给全天下逝去母亲(娘)的人,以表达对母亲(娘)深切的怀念。本作品较长,希望你能喜欢。如果你的母亲(娘)还在,愿你能替我们这些逝去母亲(娘)的人,去多多地关爱她一些,衷心祝福全天下的母亲(娘)都健康、长寿……,长寿——健康……!
清明,这一天,站在先祖的坟前,怀念爹娘之心难以抑制,怎不叫我痛彻心扉,肝肠寸断。此时,我双膝跪地,拱手合十,作揖磕头,磕头作揖,衷心祝愿天堂的爹娘永享太平,极乐安详。此刻,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还愿意对爹娘说一说。这种千肠百转,如怨如慕的涟涟泣诉,无疑是藏在儿内心对爹娘日日夜夜的怀念。
娘,您走的太急,太早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儿女们一天天长大,幸福的曙光刚刚看到,还未来得及回报,娘,您却走了。在我们艰苦的童年,您常用“少年受贫不算贫、老年受贫贫死人”的励志谚语激励我们努力挣扎;您常用“有人不算贫,没人贫死人”民间俗语自我鼓励;您还用“天无绝人之路”的信念点燃前行的薪火,拉扯我们从苦难的深渊中一步步负重前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怎不叫儿女们伤心欲绝,悔恨万千。
您是一九八八年八月三日驾鹤西去的,娘的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这一天。这一年,您六十三岁。在娘仙逝后漫长的黑夜里,儿是最不愿意提到这一天,又多么想忘掉这一天,可它又是那样的铭心刻骨。因为,从这一天起,娘与儿阴阳两隔。此刻,顿感晴天霹雷,醍醐灌顶,犹如山崩地裂,整个世界变得昏暗,是儿有记忆以来最揪心、最痛伤、最撕心裂肺的黑道日。我看到娘的灵柩心如刀绞,我哭啊哭,我哭了声我的娘,我再叫一声我的娘,我的亲亲的娘啊娘,娘……。我三叩九拜跪地下,喊娘喊的我喉咙哑,娘啊…娘,娘……,儿千呼万唤我喊娘,咋娘为何不应答。儿无能只能敞开嗓门高喊娘,请求娘“奈何桥”上你要停下,“望乡台”上你再望望你亲手建设的家。咱家虽说穷,房屋谁说破,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渗透着娘的心血和汗水。只要有娘在家,儿感到温暖。娘啊娘,自从娘生下了儿,时时刻刻你都在牵挂。娘盼儿学会坐,娘教儿学会爬,娘盼儿站立学走路,娘又教儿开口学说话;娘啊娘,是娘教儿学端碗,是娘教儿把筷子拿,是娘在煤油灯下教儿学算数,只要能答对一道题,娘伸出母指连连夸。儿晚上如果做恶梦,娘会磕头求神拜菩萨,还会把儿紧紧抱在怀里怕吓着。儿长大后娘又盼儿快成家。你也牵挂这,你也牵挂那,这也不放心,那也放不下,娘啊娘,你可忍心把儿丢下。娘啊娘,让我再看一眼我的亲娘啊……我的娘啊娘。娘啊娘,请娘不要走,可娘咋就听不着,咋就挽留不住我的娘。灵堂前火烧的不是鉑,焚烧的也不是纸,分明燃烧的是儿的心啊,火烧的是儿肝肠,有谁知儿对娘孝敬一颗心却梦碎在了灵堂。儿的心碎了,儿我双漆跪地,双手用力拍灵柩,连连用头磕地。我哭,我撕心裂肺悲声大放,我哭娘,我想娘。从此,在人世间在也见不到疼儿的娘亲了呀,我就成了一个没有了娘的人了。我痛伤,我悲伤,我哭天,祈求老天爷能开恩挽留俺的娘。我把苍天哭成了昏*的天,可老天爷无情咋就不应答;我哭,我撕心裂肺悲声大放,我哭地,我把大地哭成了灰黑的地,祈求土地爷能发发慈悲挽留住我的娘亲,可土地爷咋就也不应声。儿无奈,拱手合十,双膝跪地,仰天呼喊再劝娘,儿我有话对娘说:娘啊娘,娘啊娘……,“忘川河”千万莫淌过,“奈何桥”上可要停下,“望乡台”上你要回头望望咱的家,儿愿意折自己阳寿来换取娘的迷途知返能还阳间。我不怨天,不怨地,只怨我自己,只怨自己没本事,只怨自己无能力,咋就挽留不住亲娘,娘啊娘……。我悔恨、我自责、我揪心、我痛伤,我彻夜不眠,肝肠欲破。这种揪心与痛伤就像碎玻璃尖尖在心嘴上用力在戳刺一样的疼痛,更像是拿着比刀尖还要锋利的玻璃尖用力在心上一下一下在画一样疼痛,而且,血淋淋地热血在滴滴答答的直流,简直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这种揪心、恐惧、痛伤,更像吞噬了一口玻璃渣子,卡在了咽喉,至今难以咽下。
娘啊…娘,您撇下儿匆匆的走了。儿“失去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老舍)”。犹如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了目标,四处漂泊。遥想当年的幸福来自于娘的笑脸,来自于娘在家中的守望,来自于娘的关爱。家虽说穷,但儿跟娘能在一起感到满满的幸福。夏天,烈日炎炎,回到家里却是那样的凉爽;冬天,寒风刺骨,回到家里是那的温暖。渴了,喝一口凉水是那样的甘甜;饥了,喝碗剩粥是那样的舒坦。小时候就像个野孩子,一天到晚在外面疯跑,只有饿了才回家给娘要吃的。长大后上学回家还没有来得及放下书包就先找娘,只要能看到娘在家,就安心地和同学去玩耍。参加工作后,回到家依然是先找娘,进门的第一声还是先喊娘,把买回来好吃的先给娘尝尝,只要能看到娘在家,才算到家了。如今,再回家的时候心情完全不也样了,已物是人非,空空如也,感到十分的忧伤,百般的悲凉,一肚子的话无处可说,左瞧瞧右看看,怅怅然不知所措,前思思后想想,长吁短叹,惆怅满腹……唉,唉……唉!苍天啊……苍天!我呀……我,我……我再也看不到娘的身影了;我……我……我再也听不到娘爽朗的笑声了;我……我再也闻不到娘摊煎饼的香味了;我…我…我再也喝不到娘熬的小米粥了;我……我……,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四肢无力,神情恍惚,拥堵在心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唯一能自我安慰的是仿佛只有在老家院子走一走,转一转,停留一会儿,似乎能寻找到当年的情景;仿佛只有走到屋子坐一会儿,似乎能感受到在娘的身边;仿佛只有抚摸娘用过的东西,似乎看能感受到与娘是一种交流,在天有知。唉……!……唉……!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万籁俱寂,心情十分的沉闷,百般的压抑。有一次回到家里,霎时间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挡,乌云在头顶上翻滚,电闪雷鸣,黑压压阴沉沉,暗无天日,夜幕降临。这时,只见几只燕子好似迷失巢穴在院子里跌宕起伏,低徊盘旋。它是那样的孤独、无助,又是那样的祈求帮助与可怜,给黑沉沉小院增添了几分压抑与苍凉。这时,一首凄婉的歌声,不时的在我耳边环绕:“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把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虽然你不能开口说一句话,却更能明白人世间的黑白与真假。虽然你不会表达你的真情,却付出了热忱的生命,远处传来你多么熟悉的声音,让我想起你多么慈祥的心灵。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这《就酒干倘卖无》的歌声是那样的悲凉与忧伤,又是那样的哀婉与激荡,字字句句就像重锤敲打在我的心上;句句字字又像一把把尖刀,戳刺在我的心里。此时,我的心在滴滴哒哒的滴血,泪水止不住顺着眼角如注般地流淌、流淌……。
娘,您在世没有享人间福,却受尽了人间苦。娘您常说:“人人都说*连苦,我看有*连吃就不算苦,*连虽苦它能吃,连*连吃的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苦,娘不苦,娘不苦”。的确,有苦娘您甘愿吃,有泪往肚里咽,铮铮铁骨,刚强志气,咬紧牙关带领儿女往前走,从未向外人溜漏半句苦与穷。您还告诉我,“不要对人说咱苦,不要对人说咱穷”,生怕别人瞧不起咱。娘啊娘,在这个人世间除了您的儿女们,没人知道您是满含着苦和泪离开了人间。
娘啊娘,您可知我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六十年守口如瓶把您的话藏心间,六十年没对任何人说过咱的苦和穷;六十年呀六十年,六十年不说我憋得慌;六十年沧海变桑田,六十年青丝也变白发,如今我要再不说,将会从吾辈忘断家史,对不起列祖列宗,愧对子孙,更对不起我的娘亲啊。娘,儿违背您的意志了,还要请您再原谅,我要说,我要站在高高的房顶敞开嗓门对父老乡亲说:这些年哭娘哭的我清醒了,想娘想的我明白了,娘吃苦是为儿女吃的苦;娘受穷是为拉扯我们遭受的穷;咱再苦再穷走的是人间阳关大道;咱再穷再苦做人做的是堂堂正正的人;咱再苦再穷也不亏欠他人半分文;咱再穷再苦也没有拖累他任何人,咱这有啥不能说,咱这有啥要瞒人?!儿跟着娘吃苦没觉得苦,儿跟着娘吃苦心中甜;儿跟着娘吃糠甜似蜜,儿跟着娘吃糠媲蜜还甜。儿为有这样的娘感到特自豪,儿为有这样的娘感到脸面特有光,即使在梦中梦到娘也感到缕缕香甜,幸福无边……。
娘,您虽然做的饭都是糠菜半年粮,或许是苦涩难当。但在儿的心中娘做出来的饭菜看着色美,闻着喷香,吃着甘甜,咽到肚里舒坦。也正是有了这些糠窝头,菜团子,使儿渡过了生命中的饥饿之坎。但儿始终把这种艰苦的生活当成了人生特有的经历,从中找到了自信,学会了自立,坚定了自强。儿把这一特有的经历视为是苍天的恩赐,神明的眷顾,更是苍天和神明共赏于儿励志的天赐良机。“人穷志不穷,再穷心中富;吃苦不叫苦,再苦心中甜;困难不回避,再难不畏难”的自强不息精神,是您给儿留下的宝贵财富,早已融入到了儿的性格当中。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儿对这一特有经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时刻铭记在心,念念不忘,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盏心灯,指引着儿前行的方向。
娘,您一生穿的都是破烂补丁衣服,或许没有价值。但在儿的眼里娘穿的衣服都是宝贝,藏满了故事,承载和见证了娘一生的勤俭与苦难,是价值连城的金缕玉衣,珍贵无比。由于您做手术留下了后遗症,手捏针都在打颤,认针都很困难,这都丝毫不影响您彻夜纺棉,挑灯夜战,含辛茹苦,孜孜不倦。您缝补儿的衣服针脚有大有小或许粗糙难看。但在儿的眼里娘的针线活是羞九天仙女的映针巧绣,儿看着顺眼,穿着温暖。从而,使儿懂得了天上不会掉馅饼,更没有白吃的午餐,只有勤奋才是人间正道;懂得了家庭的重要,在社会上我是沧海一粟,在家庭我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重要;学会了自立,从来不等、不靠、不要,一切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您克勤克俭,手残志坚的精神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早已融化在了血液里。您留下的精神儿已感到十分富有,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财宝”。这些“财宝”的价值无法计算,因为它是无价之宝。儿要把这些“财宝”作为“传家之宝“”,承前启后,继往接力,代代相传。要使之成为激励、启发子子孙孙爱家爱国的满腔热血和立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娘,您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就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或许是一生再平淡不过了。但在儿的眼里娘豁达明理,怀瑾握瑜,是不平凡的人。娘,不识字,但您认识“善良”;不识字,但您认识“诚实”;不识字,但您认识“孝道”;不识字,但您认识“教养”;不识字,但您认识“担当”;不识字,但您认识“宽容”;不识字,但您认识“谦让”……。您虽不认识文字,但您认识的是代代相传的民俗规约,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现行文化的本身含义,折射出的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娘,您从没有与街坊邻居闹矛盾,更不会与人发生口角。您总是心平气和低声细语,心静如水,心量如海,守口如瓶。您常说,自家事自己解决,给别人说自家的事,就是拿自己的肠子让别人捋,还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话题。您总是在悄声无息中把家里事处理的妥妥当当。您从来不让我们高声说话,压低声音。要求低调做人,和睦为人,诚实待人。您教我如何待客人,如何懂礼貌。您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留给客人用。您教会了儿啥是教养,懂的了啥是感恩,明白了啥是理解与尊重。您的点滴教诲在漫长的岁月中早已镌刻在了儿的心里,已融入到了儿的性格当中,滋润着儿不断成长。如果儿为人处世哪一点做得不够好或者是做错了,无意中伤害了他人,那将是偏离了娘的教诲,绝对是儿的愚钝。娘,您可知街坊邻居称赞您通情达理,志气刚强,诚实善良,教子有方。您贵不可言的品格,另景行行止,高山仰止。这也是您给儿留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使儿的一生享用不尽,受益终身。
娘,您对儿的恩媲天高,媲地厚,媲海深,儿无法偿还,无论如何孝敬也还不清欠娘的债,就是下辈子还做您的儿子,也报答不完您高堂的泰山大恩。儿纵有千张嘴说不完咱母子的辛酸泪,万张嘴也道不尽娘对儿的恩。您的音容笑貌已有记忆转换成了幻觉,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言犹在耳。您常说,“没有了爹塌了天,没有了娘散了班。娘,就是根草腰(草绳),笼络着这个家”。的确是,*“娘,在哪里,我们就跟着娘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娘,在世,娘,就是家;有娘,就有家;娘,走了,家在哪儿?”我的家,我的家在哪儿呀……?仰望苍空试问:我的家,我的家,我还有没有家呀,老天爷呀老天爷,请你告诉我!
隔山隔海能相见,隔层*土两重天。娘,走了,天各一方,站在娘的坟前心乱如麻,如万箭穿心,思娘之心世间无人能理解,怎不叫儿肝肠寸断,犹如刀绞,一肚子的话愿意给娘表一表:娘啊娘,如果您还健在,就再也不用为房子漏雨发愁了,原来的土打墙,黍秸房顶,已换成了真砖到顶的瓦房和水泥板顶了,再也不漏雨了;娘啊娘,如果您还健在,就再也不用为每天做饭用面糊腻漏锅发愁了,早已换了一口崭新的大锅,再也不漏了;娘啊娘,如果您还健在,就再也不用为无米下锅发愁了,如今,我们姊妹五人都有稳定的收入,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娘啊娘,如果您还健在,儿会时时刻刻不离娘,就是走遍天涯愿意天天背着娘。
娘啊娘,您和俺爹都不在,儿剩下的只有归途了。虽心灰意冷,孤独无助,但是,娘,您永远是儿在黑暗中找到方向的明灯,您更是在寒冷中给儿送来温暖的太阳。短短的文字不足以表达对娘的深切缅怀,我怀揣着一颗日月可鉴的拳拳之心,面向苍天,双手合十,深躬作揖,行三叩九拜之礼,祈求老天爷显灵,求神明显现,圆我心愿:保佑俺娘在天堂安好,不再受人间苦难;保佑俺娘在天堂安详,尽享人间供宴;保佑俺娘在天堂安息,补偿在世的无夜之眠……。
安息……安…息…吧,我…的…娘…娘……!
作者:张振重,河北邯郸,现已退休,自幼热爱文学。参加工作后一直在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后几经变迁,但仍然笔耕不辍。
诵者:清雅,一个教书育人的园丁,一个普通的朗诵爱好者,喜欢在声音中感悟美好与真诚,在文字中放飞心情,淡然享受生活。
诵者:臻言,曾经的*人,*旅生涯后转业到税务系统工作;热爱生活,喜欢诵读,并以此愉悦精神陶冶情操,传递温暖与感动的正能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