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季湿气重易生病中医养生对症祛湿 [复制链接]

1#

身体也感觉总是重重的,那就是体内湿气重的一种表现,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去湿食材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花旗参: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术: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1、薏仁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

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市场上有含有薏米和赤小豆成分能祛湿的薏仁茶;另外将其熬成粥,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2、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

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克,清水适量。

做法:

淮山、土茯苓、溪*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3、和中化湿汤(3~4人分量)

材料:

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

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4、*瓜去湿汤

材料:

老*瓜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

老*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5、去湿的穴位

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这里,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间。

承山穴是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红豆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为什么呢?承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

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所以,它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散逸。

游泳的时候,人的小腿肚子会抽筋,这是因为人在水里感受了寒湿之邪,这时,也只要赶紧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症状就会缓解或者消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