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草类·*连
*连原植物(徐克学拍摄)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中振。人们常说“良药苦口”,那*连很苦算不算是良药呢?今天让我们重点来聊一聊*连。
药性功效
*连药材(陈虎彪拍摄)
中医理论认为*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连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本草纲目》里记载*连“治目及痢为要药”。“目”指眼睛,“痢”是痢疾。也就是说,*连是治疗眼病和痢疾拉肚子的好药。
*连药效广泛,现今在全世界许多地方均作药用。*连的根茎、须根、叶均含生物碱,可用于制取小檗碱、*连碱等生物碱;这个小檗碱,又叫*连素,是*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闹肚子的时候,吃点*连素片,一般就可以缓解。
*连原植物(赵中振拍摄)
关于*连的临床应用,《本草纲目》里记载了几个方子,香连丸、姜连散、变通丸等。
香连丸用*连、木香,治疗痢疾腹泻。姜连散用干姜、*连,治疗脾虚腹泻。变通丸用*连、吴茱萸,用于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这几个方子的组成都是一寒一热。李时珍认为用药“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这就是告诉我们*连是大苦大寒之药,配伍温热性药以制其偏性。
但也有寒药一起用的,*连解毒汤就是一组寒性药,*芩、*连、*柏除上中下三焦热,再加上凉心肾的栀子,是泻火解毒的代表方。但用此方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否则苦寒容易伤脾胃。
采*连
*连原植物(吴光弟拍摄)
我做学生的时候到野外采药,第一个认识的就是*连。到了现在,我给学生上课时让大家品尝的第一个药也是*连。因为品尝*连,会给同学们留下“苦”的印象,当然稍稍尝一点干净的*连也很安全。
年,我上峨眉山采药,说自己锻炼一下,就一个人上去了。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没想到回半山腰时,赶上连续降雨,道路泥泞,下不来了。那时没有电话,在山上一困就是三天。我恰巧住在了海拔米处的中峰寺,那里有个峨眉中药学校的中药栽培基地,其中就有*连、*柏等药材。那几天,我以*连为伴,把它的原植物和药用部位的形态观察得仔仔细细。
年与邬家林师兄、曹晖师弟在峨眉山四川省中药学校
*连来源于毛茛科植物,是多年生的草本,一般要5年才采收。*连植株并不高,也就20多厘米,叶子深裂,像鸟的羽毛一样,开着*绿色的小花。记得当时在四川吃辣的,肠胃有些不舒服,也可能是没太注意卫生,一下还闹了肚子。我去挖了几棵*连,吃下去腹泻止住了,很有效,渡过了一次难关。
从此之后,我外出考察必带*连素片。而且它外用与内服都可以。外出采药不小心受伤了,将*连粉撒在伤口上,可以防止伤口发炎。
现在人工栽培的*连主流品种为*连CoptischinensisFranch.,商品名为味连。李时珍形容这种*连状似鹰爪,商品上也称之为鸡爪*连。*连的断面非常*,类荧光*的颜色,重庆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主产区之一。
*连药材(味连)
鸡爪*连是商品中最好的,在海内外都很有影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带过去的清皇室收的鸡爪*连,外观十分粗大,这样的*连现在很难见到了。
*连炮制
*连药材(云连)
*连药材(雅连)
*连大苦、大寒,除了配伍温热性的药以制其偏性,还有一个方法可改变其药性,那就是炮制。
*连历史悠久,临床上非常常用,炮制方法和炮制品种也特别多。我查了一下文献,到宋代已有酒炒、姜炒、蜜制、米泔水制、麸炒、炒焦等炮制的*连。元代增加了土炒、酒蒸等法。明、清时期又增加了醋制、盐制、乳汁制、胆汁制、制炭、酒萸制等法。历史上*连的炮制品种曾有27种之多,炮制工艺十分精细讲究。
从古到今,可以说*连的炮制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现在的《中国药典》项下,收载了*连的三种炮制品,包括酒*连、姜*连、吴萸连。酒制引药上行,酒*连善于清上焦之火,常用于目赤、口疮。姜*连用生姜汁炮制,善于清胃、和胃止呕。药性辛热的吴茱萸可抑制*连的苦寒之性,吴萸连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小结
*连素出自*连,但不等于*连。有些人吃*连素的次数多了就不灵了。但中药材*连,中华民族用了上千年,到现在仍然在用,证明其确实有效。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END
本文来源:赵中振《本草纲目》健康智慧讲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