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吃什么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320968.html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现象,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会膨胀,受冷会收缩。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我觉得人的意识形态也热胀冷缩,天暖的时候干活都热情高涨,而天冷的时候,人也就钝了。都说广东的天气一般不冷,可冷起来真不一般。这不,近来几股冷空气把人都给冻懵了,写植物的热度也直降。
这季节虽说开花植物不多,可堆积未整理的物种还是不少,再不动工,等年货上市,又应接不暇了。
今天要不找个颜值高点的来热热身:白及。在近期的新知中,也算它鲜艳一点了(还好,我的审美观没被冻僵)。
白及,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药中或者历史书籍中写做白芨,都不会错,至于算不算通假字,那就不知道了。反正中国植物志记录为白及,我也就入乡随俗了。
既然是在神农草堂(一个药园)认识它的,毋庸置疑的是,它更多以中药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白及》中表明其名字的来由:“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及。”清代的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余丙子使蜀,山路中见白芨花,因得‘西风尽日濛濛雨,开遍空山白芨花’之句。”那天徜徉于神农草堂,正忙于拍摄车前、溪*草、穿心莲等此类传统中草药,它们的花太小,对焦困难,耐心已接近极限了……此时,突然几株鹤立鸡群、颜色艳丽的紫色花出现在身边,让我眼前一亮。药园居然有兰花?竹叶兰?石斛兰?卡特兰?我的脑海里全部过了一遍,都像,却都不是。原来旁边正竖着一个标识牌,上写“白芨”,还标注了其药用价值。居然是兰科中的中草药,要是在中草药中选美,估计冠*非它莫属了。大伙一起来欣赏它的花。白及为地生兰的一种,紫红色的花朵井然有序,在苍翠叶片的衬托下端庄而优雅。细看其花。花紫色或淡红色,由3枚萼片、2枚花瓣和1枚特化的唇瓣组成;唇瓣3裂,上面有纵褶片;雄蕊与花柱合生而成合蕊柱,合蕊柱顶端有一个花药,前上方有一个柱头凹穴。再看看它的叶子,叶子碧绿优美,有些像竹叶,也是我曾经怀疑它是竹叶兰的缘故。叶几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没开花的样子,你准当它寻常物种了。我们看不到的是,它地下有粗厚的根状茎,如鸡头状,富粘性,含白及胶质,也正是白及药用价值最高的部分。说到它的价值,也许大家都猜到了,它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白及观赏价值极高,它的块茎也是一种中药材。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置沸水煮至无白心,除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除此之外,她还有美容之功效。白及含有丰富的淀粉、葡萄糖、挥发油及粘液质等成分,具有美白祛斑、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自古就是美容良药,被誉为“美白仙子”,可治疗痤疮、体癣、疤痕、冬天皮肤皲裂等皮肤病。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被查,请绕道。多年生草本,高15-70cm。根茎(或称假鳞茎)三角状扁球形或不规则菱形,肉质,肥厚,富粘性,常数个相连。茎直立。叶片3-5,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8-30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3-8朵,花序轴长4-12cm;苞片披针形,长1.5-2.5cm,早落;花紫色或淡红色,直径3-4cm;萼片和花瓣等长,狭长圆形,长2.8-3cm;唇瓣倒卵形,长2.3-2.8cm,白色或具紫纹,上部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先端内凹,中央具5条褶片,侧裂片直立,合抱蕊柱,稍伸向中裂片,但不及中裂片的一半;雄蕊与雌蕊合为蕊柱,两侧有狭翅,柱头顶端着生1雄蕊,花药块4对,扁而长;子房下位,圆柱状,扭曲。蒴果圆柱形,长3.5cm,直径约1cm,两端稍尖,具6纵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中文名白及
二名法Bletillastriata
别名紫兰、苞舌兰、连及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微子目
科兰科
属白及属
种白及
(以上相片均为原创,来自莱卡v,拍摄于广州神农草堂,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互联网)编号:H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