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言理,《伤寒论》言治,二者互证互信,一也。
1.两仪之病
两仪之病,阴精阳气藏用之病,天之病。
“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后天气化结构中的中轴,心肾也。“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肾藏精而主内,心阳为肾精所化而主外;肾精为心阳大用的基础,心阳为肾精外化的表达;心阳为肾精之使,肾精为心阳之主。“
合心于精,是为得道。”(《金匮真言论》)精气一也,心肾一也,心肾之病一也,此为得道之言。心肾之病,亦精与神之病,阴精阳气之病,天之病。心之过度为用,损耗肾精,气数乏竭,早衰之根,为黄连阿胶汤、桂枝汤、炙甘草汤、肾气丸等方证之所应治;肾阳不足,心化用不及,阴寒内乘,为真武汤、附子汤等方证之所应治。心肾之病,初在心、久在肾、枢在肝,桂枝汤为转精化气之方,心病本治之方。《金匮要略》之虚劳病篇、胸痹心痛短气篇,《伤寒论》太阳病、少阴病篇,皆为心肾之病主治之篇。另,心病之实证,病在阳明亦在少阳,治在橘枳姜汤、大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中,如“平人短气不足以息,此为实”。
太阳少阴一也,内外之别;《伤寒论》太阳病、少阴病一也,虚实之分;太阳病篇、少阴病篇实为一篇,虚则少阴实则太阳。
2.四象之病
四象之病,心肝肺肾之病,精气生藏化用之病,亦天之病。生精在肝,藏精在肾,用精在心,收精在肺。
(1)生精
“精者,身之本也。”生精为生命之关键,桂枝汤类方之本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肝通于春气,发陈人身中天、地、人三部之脏、三部之气。发陈天气,转肾精以有心阳之用;发陈地气,建中以将饮食转化为水谷精微;发陈人气,通过三焦可将水谷精微化为营卫血气。
四象之中,肝启肾藏之精(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而化为心阳之用,以有心“五脏六腑之大主”之功;六节之中,除此之外,木还疏泄脾胃大小肠膀胱三焦之全部,启动其转味而入出之功能,有化生营卫血气之能。肝不生精,病为虚劳,以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之建中汤为本治之方,治在《金匮要略》虚劳病篇中。
仲景之后医家多从叔和,以为桂枝汤为解肌解表之剂,内伤病中多不敢用此方而贻误生灵者多矣,不知其实为调营卫、生精之方,众方之祖方,内外病之首方。
“天有精”,精气不离水谷之精微、血气,但精气非水谷之精微、血气,以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等来补益精亏之病,如南辕北辙、隔靴瘙痒。人之病一半以上为精气生藏化用之病,治在《伤寒论》太阳、少阴病篇中及《金匮要略》虚劳病篇中。
“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生精在木亦涉及于金,木为精生之主责,金降为精生之前提,金不降则木不生,二者如滑轮之两端,此即《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薯蓣丸制方之义。
肝者发陈之始,应春,阳旦之象。桂枝汤又名阳旦汤,乃《伤寒论》第一主方,判定一个医家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看其用桂枝汤类方和柴胡汤类方的频率即可。桂枝汤主内,柴胡汤主外;桂枝汤主五脏精气之疾,柴胡汤主六腑气机之病;桂枝汤可定精神,柴胡汤能安人神。
(2)肝心与肺肾
四象中有肝心与肺肾系统。“气生母子”,前者启肾精、转阴血而化为心阳之用,后者阻遏阳气、降而生水为阴精始生与终藏。前者之本治为桂枝汤,后者本治为白虎汤、麦门冬汤。
(3)心肺与肝肾
四象中又有心肺与肝肾系统。前者为心肺,“液行夫妻”,功能气化之位六节中皆在太阳,主阳(外)之开合,病则治在麻黄汤、越婢汤与大小青龙汤等方证中。后者为肝肾,主阴(内)之开合,病则治在真武汤、肾气丸与乌梅丸等方证中。
(4)肝肺与心肾
四象中亦有肝肺与心肾系统。肝肺系统如滑轮之两端,主人身气机之左升右降,为生精之本始,其病治在小建中汤、麦门冬汤与薯蓣丸等方证中。心肾系统,布于表、藏于里,分统人身外内,为阴精阳气藏用之场所、人生之主轴,其病治在桂枝汤、泻心汤、炙甘草汤与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真武汤、四逆汤等方证中。
3.六节之病
六节,天之三阴三阳,囊括人身之全部。六节之病,包括阴精阳气、转味而入出和人神之病,即包括天病、地病和人病之全部。
六节之究竟,《内经》中有两说:一则为三阴三阳,对仗工整,演化成如《热病》之三阴三阳、经络之三阴三阳、六气之三阴三阳与《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其要在于分清三阴三阳的顺序,关乎人体生命气机的流转方式。三阴三阳天道顺序为:少阳、阳明、太阳、太阴、少阴、厥阴;人道顺序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前者之要在于“求其至也,皆归始春”;后者之要在于“金火异位”“太阳独大”“太阳为百病之始”。
另为隐藏在《六节藏象论》中的六节三部之论,“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太阴,肾为阴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此为天之四节,为天部;“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转味而入出,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至阴之类”为地之第五节,为地部;“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为人之第六节,为人部。后者是依天地人而分阴阳之性,其中前四节属天、第五节属地、第六节天地交而生属人。两种方法皆合乎《内经》前九篇的一贯主线,即天地立极、阴阳相推相荡、人命于中,其中后者是理解前者的基础。
六节之病涵盖五脏六腑、经络以及人身之全部,参透六节之要在于认清由四象到五行再到六节转化,如功能气化上讲,四象之肺已非五行之肺,更非六节之肺。另外,三阴三阳与脏腑不可精确的一一对应,也是理解《伤寒论》六节理论的关键。
生命进程中,从一气、两仪、四象、五行到六节,鱼贯而出、交错重叠,然后人体气化结构的多重体系并于一身。从天到天地再到人,天观万物、人观天地共存,这是个开放的多系统、多维度、多信息、解剖结构唯一而气化结构重叠交叉、复杂而又严谨的体系。生命中,人体脏气流转的模式就是天地人三部、三位一体的模式,生命是天地立极、阴阳相推相荡、一气周流的过程,于此之中的三阴三阳成为以人为本的具体表达。至此,生命在天地的呵护下,生生化化,长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