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案件回顾2016年,一92岁母亲为仨智障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文/红尘人间客

在湖北的一座小山村里,有这么一位老人,她叫孟阿香,本该是颐养天年需要照顾的年纪,92岁高龄的她却坚持劳作。

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一座破旧不堪的老屋,一口简易的棺材,三缸囤满稻谷的瓦缸,支撑老人活下去的是她三个智障儿子。

一、近亲结婚的“恶果”

故事中的老人名叫孟阿香,与其他老人家不同,九旬高龄的孟阿香依旧在种地插秧,浇菜播种,门前的四亩地,是她和三个儿子所有的收入来源。

孟阿香的年纪越来越大,她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照顾着三个儿子。

为了自己百年之后,儿子们不至于饿死,孟阿香在本就不多的吃食里,花了数年时间,攒出了三缸稻谷,而在这三缸稻谷旁边放着一口棺材。

孟阿香一共有七个孩子,四个儿子三个女儿,三个女儿远嫁,仅剩老四智力正常,孟阿香并不是没有选择,可她放不下这三个儿子。

为了照顾三个智障儿子,孟阿香一生都被“困”在山里,她住的老屋里只有一盏照明用的灯泡,再无其他电器,房屋四面漏风,就连墙壁都被烟火熏的乌黑。

人生易变,世事无常,谁能想到,如今贫困穷苦的老太太,年轻时曾是大户人家的小姐。

孟阿香出生在年,湖北的一户富足家庭,从小过着衣食不愁的生活,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老了以后的自己会如此的落魄。

锦衣玉食之下,十几岁的孟阿香就出落的格外水灵,孟阿香的名声传遍了十里八乡,周边提亲的人家也是络绎不绝。

孟阿香本来可以嫁个好人家,可她出生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或许是不想女儿离自己太远,那么多的好人家都没有相上,母亲把她许给了有血缘关系的表哥。

在那个封闭落后的年代,近亲结婚的危害还未被大众所熟知,孟阿香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嫁了,一步错步步错,孟阿香开始了她的凄苦生活。

起初,孟阿香的日子过得还算幸福,她和表哥一家都相识,也没有什么婆媳矛盾,孟阿香顺利怀上了第一个孩子,还幸运的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生了个儿子。

可生下儿子以后婆家傻眼了,孩子不仅身体有缺陷,智力还有问题,众人第一想到的,不是查明病因,而是觉得家里的香火不能断,孟阿香只能接着生。

许是老天眷顾,孟阿香连生三个都是儿子,可这老二老三都跟老大一样,不仅智力有问题,身体还有残疾。

生下老四时,老四的智力终于正常了,可他却非常的瘦弱矮小,似乎是不认命,孟阿香又生了三个,可这三个都是女娃娃,一家人认了命。

这一转眼就过了十多年,孟阿香家道中落成了农民,家里人口多,七张嘴等着吃饭,单靠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完全供不起这么一大家子人。

为了生活,丈夫外出打工养家,留下孟阿香和七个孩子。

在生活的重压下,娇贵的小姐开始干农活带孩子,勤劳吃苦的孟阿香一个人拉扯大了七个孩子。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三个女儿早早地就嫁了出去,原以为生活会因此越过越好,不幸的是大女儿突出疾病去世,没多久丈夫也病倒了。

远水解不了近渴,出嫁的女儿小有帮衬,可在巨额的医药费下也是杯水车薪,山里的村民一生清贫,大家都没有几个钱,丈夫就这样倒在了魔爪下。

和孟阿香一样,丈夫最挂念的就是那三个智障儿子,临终前丈夫乞求道:“求你了,求求你,千万不要放弃这几个孩子,一定要照顾好他们。”

孩子就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不用丈夫说,孟阿香也会照顾好他们,她安抚丈夫,自己一定会照顾好他们的,在孟阿香的承诺下,丈夫安心地去了。

二、九旬老太和三个智障儿子

丈夫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孟阿香自己也年过半百,在山里待了大半生,除了种地,孟阿香不会做其他。

家里的三个儿子,几十年了智力仍旧跟三岁小孩一样,外出劳作,孟阿香无时无刻不在挂念自己的孩子。

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她用肥沃的田地换了门前的四亩地,这四亩地产量不高,但她可以照看三个儿子。

孟阿香的日子依旧过得清苦,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瘦弱的老四偷偷跑去城里打工,孟阿香知道以后只能偷偷抹泪,她心疼儿子早早扛起生活的重担,对此却又无能为力。

日子过得再苦,属于孟阿香的那份骄傲也不能丢。

即使再穷,穷得揭不开锅,“乞讨、偷盗、抢劫”的事情都不能干,在孟阿香的教导下,三个儿子从来都没有出去“祸害”过别人。

他们痴傻,却时刻谨记母亲的教诲“不能让别人看我们的笑话!”

害怕村里说孩子的坏话,孟阿香也尽量不让孩子出门,遇到红白宴请宾客,孟阿香也不让孩子们上桌,害怕他们吓到其他人,也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伤害到孩子们。

她是一个可怜又伟大的母亲,脱贫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孟阿香门前建起一排排崭新的民居,唯独孟阿香家还是那副残旧破败的样子。

雨水冲刷出泥砖的模样,风磨平了石块的棱角,孟阿香和她的三个儿子时常坐在门前的石阶上晒太阳。

转眼孟阿香已经八十多岁,三个孩子也六七十岁,孟阿香一日比一日忧愁。

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自己的半截身子埋进了黄土,自己去了,再也没有人照顾他们,她不得不为这三个孩子作打算。

村委会得知此事,考虑把孟阿香和她的三个儿子送进养老院,可孟阿香拒绝了:

“我担心他们去养老院会被看不起,只要我还活着一天,我就要照顾好他们,不能让他们受到一点歧视!”

拗不过老太太,村民们只能以另一种方式帮衬老太太,他们主动帮孟阿香干农活,家里有余下的粮食肉菜都会送些给她。

从那开始,孟阿香会从本就不多的吃食里,省下一些存进大缸,就这样存了好几年,攒够了三缸未脱皮的稻谷,加起来近千斤重。

稻谷放久了会发霉长虫,这三缸大米是三个儿子未来生活的保障。

每逢晴天,孟阿香就会把稻谷拿出来晒太阳,晒好了再存起来,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一个人搬运晾晒着那上千斤的稻谷。

有米至少不会饿死,可他们三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之下,孟阿香选了三个里智力最高的老二,每天不厌其烦地教他做饭,生活起居,照顾其他两个兄弟。

每一件平常的小事,孟阿香都教了上百遍,她不要求他们能过得多好,只求自己百年以后,他们不饿死就行。

每次教不会,孟阿香都会想到自己近亲结婚,导致三个孩子残障,原本他们也和其他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有老婆孩子,她更觉得内心愧疚,只能压下内心的怒火,继续耐心教导。

终于,在孟阿香的努力下,老二学会了做饭,还能跟着其他人一起下地干活,他知道天亮了就就做早饭,太阳照到大门就做午饭,太阳落山就做晚饭,天黑了就睡觉。

三、相继离世

孟阿香的一生堪比黄连,幸运的是小儿子老四有了自己的家庭,为了不给儿女增添负担,她自己攒钱打了一口薄棺,放在了三缸稻谷旁边,还给自己准备好了寿衣。

原以为自己会先行一步,谁知道大儿子却走在了自己的前头,大儿子的离世,成了压倒孟阿香的最后一根稻草。

孟阿香的大儿子已经七十多岁,患有高血压的他不幸摔倒,导致半身瘫痪,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解决。

老大出了意外,孟阿香承受不住打击,也跟着病倒,终日卧病在床,一时之间,家里四个人病倒了两个。

老二学着母亲的样子,照顾一家四口人的起居饮食,他会做饭,还知道喂养家里的鸡鸭,得知消息,外出打工的老四急忙赶回家。

那天,老四去给大哥喂饭,谁知大哥一点胃口都没有,老四没有多想,想着吃不下就过会吃,抽空去田里干了一会农活,回来再给大哥喂饭,大哥吃了一口就去了。

大哥的离世也是一种解脱,可他不敢告诉母亲,母亲半辈子都在照顾这三个孩子,尤其对大儿子的感情最深,他知道告诉母亲这事,对母亲的病情没有好处。

老四瞒着母亲,可这事终究瞒不长久,大哥要下葬,母亲不可能不知道,无奈,老四只能和母亲说了大哥去世的消息。

得知此事的孟阿香眼泪直流,回望自己的一生,她感慨万千,老大离世,老二也能照顾自己和兄弟了,自己也算了无牵挂。

老大离世的消息击垮了孟阿香生活的信念,自那天以后,孟阿香不愿意再吃东西,甚至连水也不愿意喝,看到母亲这副模样,老四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带着母亲去城里检查。

原以为三个哥哥是母亲的累赘,谁知他们是母亲活下去的信仰,检查结果显示,孟阿香的肺部早就老化,病入膏肓无药可治,随时都有毙命的风险。

而她能够坚持到现在,完全是因为担心三个孩子,当然,如果在更好的医疗环境下,她也可以多活一些时日。

当地*府得知此事,愿意免费为孟阿香提供医疗服务。

孟阿香再次拒绝了,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她想陪着自己的两个儿子。

她迫切想回家,回到那个家徒四壁,只有一盏灯泡的家,她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最后只求落叶归根,她跟小儿子说道:

“我不去,医院的路上都颠簸的不得了,医院住病房。”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叮嘱老四:

“你一定要照顾好几个哥哥们,他们是智障,没有自理能力,只能靠你帮助他们,兄弟之间一定要互相帮助!”

老四承诺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会一直努力种地,绝对会让哥哥吃饱的!”

家里只剩下老二和老三,母亲离开他们去了老四家,老二每天都会走很远的路,来到四弟家探望母亲。

他不懂怎么表达思念与担忧,只是一声不吭地坐在母亲床边,到了时间再回家,第二天继续走长长的山路来看母亲。

年的7月6日,孟阿香的双眼失去了生机,双目无神地看着天花板,老四一看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转身倒了杯水给母亲,母亲也在那一刻闭上了眼。

孟阿香凄苦的一生终于走到了尽头。

四、救助与自立

孟阿香去世不久,老三也因为生病离世,*府为其补了几千块钱的丧葬费,曾经的三位智障兄弟,只剩下了智力最好的老二。

在母亲和兄弟的葬礼上,老二默默地流着泪,他不懂表达,可他明白母亲和兄弟永远地离开了。

因为老屋年久失修,老二搬进了村里废弃的小学里,是一间20平米的小房间,地上用砖块堆了个小灶台,半空悬着口漆黑的大铁锅,老二每天就蹲在地上做饭烤火。

房子里只有桌椅一些简单的家具,墙壁被熏得乌黑。环境不算好,但距离老四家更近,方便老四照看二哥,每次做了好吃的,他都会招呼二哥去家里吃饭。

孟阿香去世后,她的故事被社会大众所知,看到那口薄棺和三缸稻谷,所有人都潸然泪下,感叹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其实在孟阿香去世前,他们母子四人就是村内的重点扶持对象,因为他们所住的老屋已成危房,村里为母子四人建造了平米的新房,虽然孟阿香和两个儿子已经去世,但房子还是按照四人的规格建设。

老二每天都会到新房子边上转悠,看着正在建设的新房子,他笑得格外开心。

早上的时候,老二会放出鸡和牛,然后跟着其他人一起去挖地,等到太阳落山,他就会用树枝招呼鸡回笼,将牛牵回牛棚。

他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就是去弟弟家看电视,每天吃完晚饭洗漱后,他会换上干净的衣服,去弟弟家看电视。

安顿完二哥,老四要计划要继续外出打工,他的儿子已经十八岁,成为了新一代的农民工。

为了儿子可以顺利娶妻生子,老四要继续加入农民工的队伍中,在打工前,他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二哥。

当地*府提高了老二的五保补贴,并且为其提供医疗补贴并承诺:“不会让他们出一分钱,生活上一点问题也没有,弟弟可以放心外出打工。”

老四将母亲留的粮食搬到了二哥房内,*府补的钱,二哥不懂花销,他把补贴卡给了住在当地的两个姐姐,由两个姐姐定时给二哥买菜肉和日常零用。

老四的儿子已经在广东打工,安顿完二哥,临走时老四最后去商场给二哥买了一件羽绒服。冬季天冷,*府还为老二安排上了取暖的小太阳。

在大家的关怀下,老二的状态越来越好,他会“哼哼啊啊”的跟人打招呼,看到熟人还会憨憨一笑。

如今的他不仅没有被饿到,还生活得越来越好,不仅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对待他人还谦和有礼。

母爱的伟大就在于此,为了孩子付出一切,不求回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