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智谋”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治
《资治通鉴》宋纪四(公元)
拓跋焘又派李顺出使北凉,拜沮渠牧犍为都督凉、沙、河三州和西域羌、戎诸*事,车骑将*、开府仪同三司、京州刺史、河西王,同时又任命宋繇为北凉国右宰相。
沮渠牧犍自以为无功受赏,于心不安,就留下李顺,上疏表示,只要被任命为安西或平西将*一个称号,就足够了。拓跋焘下诏,措辞温和地婉拒了。
1、各怀鬼胎
北凉是北魏的附属国,北凉一直不服北魏,北魏则虎视眈眈,企图吞并北凉,拓跋焘是北魏一把手,沮渠牧犍是北凉一把手,沮渠牧犍刚刚上任不久,拓跋焘连封他数职。
两国表面上关系好友,其实各怀鬼胎,拓跋焘封沮渠牧犍数职,这不太符合常理,拓跋焘老谋深算,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哪么拓跋焘有何目的?职场智谋分析如下。
2、削弱实力
拓跋焘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借助升官的名义削弱北凉的实力,凉、沙、河三州和西域羌、戎诸属于北魏的边缘地区,因为风俗文化的原因,难以驯服这些百姓。
北魏只能靠强大的*事实力镇压,一旦撤*这些百姓随时会叛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镇守这些地区也要消耗不少粮草,镇压消耗粮草,不镇压这些地区就会叛变,左右为难。
3、镇守边疆
北凉作为北魏的附属国,也要听命于北魏,现在沮渠牧犍刚刚上任,正好可以利用他牵制这些地区,因此,拓跋焘借助封官的名义,封沮渠牧犍数个官职,让他镇守这些边缘地区。
拓跋焘只是给沮渠牧犍官帽子,并没有给他兵权,这些地区的百姓如果不听话,就安排沮渠牧犍讨伐他们,沮渠牧犍需要动用自己的部队,北凉需要拿自己的部队给北魏驻守边疆。
4、一箭双雕
边疆地区一旦闹事,就让北凉镇压,镇压成功可以削弱边疆地区的实力,镇压不成功同样可以削弱北凉的实力,不管谁输赢,对北魏都有利,可谓一箭双雕。
其次北魏也不可能一直把重兵放在这些地区,因为北魏还要开疆拓土,需要把重兵放在前线,所以说,找北凉这个顽固小弟去镇压边疆地区,最合适不过,这就是拓跋焘的想法。
5、不敢闹事
这时可能有人会问,难道不怕北凉联合凉、沙、河三州和西域羌、戎诸联合起来对付北魏吗?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北凉镇压这些边疆地区需要抽调大部队。
抽调大部队必定导致北凉朝廷空虚,实力不足北凉也不敢闹事,北凉一旦联合这些地区闹事,北魏就有名义起兵讨伐北凉,空虚的北凉,根本无法抵挡北魏大*,所以说北凉不敢联合这些地区闹事。
6、装起糊涂
当然北凉也不傻,早已看出这是北魏挖的坑,不可能往坑里跳,但又不能直接拒绝,因为直接拒绝就会得罪北魏,因此以无功不受禄为由,只接受一个将*称号即可。
沮渠牧犍拒绝官帽子,拓跋焘也知道北凉已经识破圈套,但装起了糊涂,你不明说,我就当做不知道,拓跋焘仍然下诏,措辞温和地婉拒了,就是要沮渠牧犍接受任命。
7、哑巴吃*连
拓跋焘料定北凉不敢明说,所以才敢下诏书,强制性任命,你说我给你挖坑?你有什么证据呢?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你说我给你挖坑,难以服众,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到头沮渠牧犍就成为小人了。
从人性或者权力的角度分析,这就是个坑,但站在证据层面,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随意定性,没有说服力,职场也是一样,明知有人捅刀子,但苦于没有证据,只能哑巴吃*连。
更多干货,